不过银河证券此次选择A股上市的时机并不算好,今年券商行业业绩普遍下滑。截至10月27日,共有7家上市券商公布了2016年三季报,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86.3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04.03亿元大幅下滑43.2%,实现净利润129.2亿元,同比下滑45.11%。而银河证券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则分别下滑54.33%和60.03%。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银河证券此前在H股的定增则是十分幸运,去年4月27日,陈有安带领银河证券完成了H股定向增发,在市场转熊之前,成功募集资本239.8亿港元。当时参与机构以每股11.99港元的价格参与了定增,募资成功的背后,却是众多被套牢的机构。
另外,在冲击A股上市的关键时期,公司管理层却变动频频。公司原董事长陈有安在今年4月份辞职,业务总监朱永强在8月离任,银河证券原副总裁、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霍肖宇也于今年7月份被解聘。因此,陈共炎接替陈有安担任银河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
针对公司高管变动对上市进程的影响,中国经济网试图采访董秘办相关工作人员,但截至发稿时没有得到回复。
营收净利双滑坡 发债求存
银河证券此次冲击A股IPO的背后,是其承受不小的业绩压力。公司今年上半年盈利22.5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60.03%;营业收入65.72亿人民币,同比下降54.33%。
而证券经纪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为64.81亿元,同比下降80.47亿元;投资银行业务实现收益及其他收益达5.4亿元,同比增加0.85亿元。截至6月30日,其资产总额约2562.90亿,负债约2012.09亿。
同样,今年7月银河证券营业收入11.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跌57.7%,净利润为4.47亿元,按年跌54.7%。8月份营业收入9.7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跌66.23%,净利润为4.114亿元,按年跌35.44%。
为了缓解资本压力,今年5月30日,银河证券宣布公开发行总额为55亿元人民币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债券期限为三年和五年,发行规模分别为30亿元及25亿元。8月份,银河证券公告,发行总额为25亿元人民币的第二期公司债券,集资所得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239.8亿元港币定增 套牢众机构
除了发行公司债,银河证券早在2013年5月22日就登陆港股市场,成为第三家赴港上市的内地券商,H股IPO募集资金约83.1亿港币。
2015年4月27日,银河证券在陈有安的带领下启动了H股定向增发,募集资本239.8亿港元,定价为每股11.99港元。根据公告,定增所募集的资金约60%用于两融及股权质押业务,约15%用于其他资本业务,约15%用于投资和创新业务,约10%用于补充公司运营资金。
此次定增的募资额折合人民币约191.8亿元,相当于银河证券H股首发时的2.7倍。
然而每股11.99港元的定价已经套牢了参与此次定增的机构,截止10月31日收盘,银河证券H股报7.38港元,已经跌去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