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参与的主体分析。对于政府而言,应该是从金融改革,资本项目放开出发,从沪港通的开通到基金互购,可以看出政府在资本项目方面的态度仍然是开放的。不过,国内的经济结构改革叠加人民币贬值以及全球经济形势动荡等因素,使得监管层对于资本项目的放开速度有所担忧。在此背景下,与连接世界各地资本的香港资本市场打通通道,则不失为一步稳妥的棋,在可控的范围内增加国内金融资金和全球金融资金的接触面,即便在此过程中暴露出问题,都相对可控,因此,从管理层的角度,深港通其实只是一步小棋。
对于港交所而言,其对深港通赋予的含义将会更重。纽交所、上交所等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最近德意志交易所也在寻求合并伦敦证券交易所,在此背景下,港交所内心的危机感非常重。2014年,因为与阿里巴巴在合伙人制度方面的分歧,港交所错失全球融资冠军的宝座;而相对于国内沪深两市活跃的成交量,港股更是难以匹敌。
从战略层面看,在活跃市场,吸引高质量的企业来港上市方面,拥抱内地是港交所最好的策略。沪港通和深港通打通了两地资金流通的通道,对于港交所而言,百利而无一害。从沪港通开通的效果看,深港通也的确值得期待,沪港通之后,南下资金加速是事实,而内地机构资金更加关注港股也是事实。因此,李小加拥抱内地绝对是英明之举,只是深港通对于港交所所期盼的改善资金活跃程度的作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循序渐进才是主流。
对于包括各路基金、个人投资者、券商市场在内的参与者,如何看待深港通的作用,笔者的个人建议是请参考沪港通。投资者可以参考沪港通之后的市场表现。在2014年11月开通沪港通之后,随后的半年内,出现了一波内地资金涌向香港二级市场的潮流,只是最后的结果,根据笔者和部分机构投资者聊天所得到的信息,基本都是以亏损结束。某个第三方理财公司都没有做过深入的分析,就匆忙的发港股基金,而彼时恰逢市场调整,一个月时间,净值就跌落到了0.72元,令人扼腕。
深港通对于投资者而言,当然有其价值,而且价值不小,无论是从二级市场,还是其它方面。部分深港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估值存在较大差异是事实,对于部分价值投资者而言,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今年万科股权争夺战时,港股的万科也成为了战场之一;此外,在香港资本市场,存在很多潜力股也是事实,也有不少的机构捕捉到了牛股。从投资的角度,深港通和沪港通一样,依然无法在短期内就改善港股的流动性,而期望埋伏潜力股,等待深港通之后资金来抬轿的思想很可能会进入思维误区。另外,港股“坑”多是出了名的,“老千股”只是其一,这个坑,其实更多的是针对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有足够的辨别能力,而在定价权这个“坑”方面,机构资金也不一定能躲过去,在腾讯、惠理这些大盘股方面,一旦出现估值泡沫,外资会毫不犹豫地撤退,因此,谨防站岗是投资者在看到深港通带来的好处之时,所需要考虑的。
香港二级市场的流动性缺乏,因素是多方面的,资金缺乏只是表面现象,制度的改善才是关键,加强对于个人投资者的保护将是港交所必须面对的考题,不然,“老千股”林立只会让内地资金用脚投票,深港通以及之前的沪港通带来的资金层面的改善,只会是杯水车薪。从制度层面看,多给投资者提供保护,才是关键。内地的资本放开是大势所趋,而有朝一日资本项目完全放开之时,才是资金大规模南下的时刻,只是如果其他制度依然没有前进,即便是资金可以自由流动,港股依然会被资金抛弃。
从管理层,深港通只是金融改革和资本开放的一步棋;对港交所,深港通纵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政策,但是否能最大化效用,仍然需要港交所自身制度的改善;而对于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深港通确实会带来很多投资估值低且具备成长性的股票的机会,但“老千股”林立,定价权旁落也是内地投资者必须考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