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动态 » 正文

用刚性制度 让“野蛮人”无法成为“强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07  浏览次数:454
核心提示: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近日提出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疾风骤雨尽显雷霆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近日提出“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疾风骤雨尽显雷霆之威,甚至说出“当你挑战刑法的时候,等待你的将是开启的牢狱大门”。话是实话,却透露出证监会在监管过程中对许多资本行为的无奈。

  结合时间点,刘主席无非是将万能险与昔日美国杠杆收购中的垃圾债券挂钩,也将被判十年监禁、赔款和罚金11亿美元的“垃圾债券大王”米尔肯与现今中国A股上呼风唤雨的某某系大佬挂钩,加上“私募一哥”徐翔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罪一案公开开庭审理,此举明显是在敲山震虎。不过,初衷甚好,结果却未必佳。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类似万能险的垃圾债券伴生于美国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第四次并购浪潮——杠杆并购,其时也与当前中国的经济环境惊人相似。

  第四次并购浪潮以恶意并购为主,“小鱼吃大鱼”时有发生,好像门外到处都是野蛮人。恶意并购的“恶意”是指不顾目标公司的意愿而采取非协商购买的手段,对于广大股东来说,往往可拿到高出20%至40%的股票溢价,也就谈不上恶意,也发展了目标企业反并购战术,如焦土政策、毒丸计划、绿色邮件和双层资本化等。杠杆并购所主导的第四次并购浪潮也并非都是消极的,依然有其积极的一面。

  第四次并购浪潮历时整个80年代,在1985年达到了最高峰,到1989年全球发生了7700起并购,并购价值达到550亿美元,有效地发展了中小企业,促成了许多行业的重组和集中,其中完成并购的资金90%来自借入;经营不良的大型联合企业成为主要的并购对象,在被并购后往往进行资产剥离和分拆;也促进了大型公司主动减肥以避免被并购,形成了“主业回归”的经营环境。杠杆并购增强了银行业的进取意识,制服了当时的经济滞涨,并奠定了90年代后美国的经济大繁荣和股票大牛市。

  当今全球经济下滑,中国经济结构也处于经济新常态L型转变之中,实体企业各种税收较高,且价值被低估,人民币超发、游资充分并多数在虚体经济空转,而保险企业万能险产品年化结算利率普遍在5%以上,部分甚至高达7%,因此,保险企业使用高结算利率万能险在二级市场举牌水到渠成,杠杆并购数量加剧也成为必然。目前入市的险资主要包括恒大系、宝能系、安邦系、生命系、阳光保险系、国华人寿系和华夏人寿系。

  此轮野蛮人主要瞄准了品牌实体企业,而且都处在估值被低估且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完善的阶段,股权分散度大,品牌度高,因此成为目标公司也并不冤枉。事物都有两面性,企业选择上市,既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价格信号,迅速汇集大量需求资金,又可以有效引导各种生产要素、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成为龙头企业;但是企业选择上市,也必然成为资本市场竞相追逐的标的物,因此也应该尽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狙击恶意收购。

  对于监管机构,更应该做的是未雨绸缪,或者是亡羊补牢,但必须运用法律、法规乃至规则进行系统性规范,逐步建立制度并持续完善,让“野蛮人”无法长成“行业强盗”。仅靠喊话或临时政策往往会矫枉过正,更会产生负面效应,让投资人不敢投资,让委托方不能委托,反而不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