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是很多北方人所期待的。但是,清末名医彭子益认为,暖冬里最容易出现温病——冬温和鼠疫。
导读
彭爷爷说,冬至前后,气候不寒反而热,就要出大事儿了——可怕的鼠疫就是在这种天气里爆发的。症状可见发热、神昏、气微、心乱等等。这是主症,还可以兼见其他乱七八糟的症状。
来源:懒兔子
了解更多,请关注院长在线微信号:present-wired
上周,我们一直在听彭子益(注:云南大理鹤庆人,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老爷爷讲关于温病的故事,以及他用乌梅白糖汤治疗温病的神奇医案,结果。。。。乌梅脱销了。。。。
今天,彭爷爷还是讲温病,不过他讲的是暖冬里最容易出现的温病——冬温和鼠疫,听完这个,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稍微懂点儿五运六气的人,一看到暖冬,就会预言将有瘟疫。。。。
先从冬温讲起吧:
彭爷爷说,冬温是这样婶儿的:如果温病发于冬季,病势是及其危险的。因为温病一般多发于春季,那时的时令之气正好与人的肝气相应,所以很容易出现肝气疏泄太过的病证,也就是温病。
而冬天,天地冰封,阳气都被收藏到了地下。可是如果此时出现了打雷,或者冬天天气很暖和,则代表着冬季封藏不密(寒水不藏),木根拔起(疏泄太过)。由于木气在人体即为肝气,所以“冬温最是危险,死人最多”。
好吧,看来彭爷爷对乌梅是真爱啊。
ok,继素讲鼠疫。
彭爷爷说,冬至前后,气候不寒反而热,就要出大事儿了——可怕的鼠疫就是在这种天气里爆发的。症状可见发热、神昏、气微、心乱等等。这是主症,还可以兼见其他乱七八糟的症状。
鼠疫,是冬温中的死证也。大气在冬天里,就是要收藏的,寒冷才能收藏。而现在冬至不冷反热,本来已经被逐渐收回到地下的阳气,一下子发泄出来。阳气拔根,即成鼠疫。
那是因为老鼠都是生活在地面上的土中,冬天里,依靠着收回的阳气,洞穴中十分温暖,比暖气还舒服。可如今,阳气拔根,洞穴一下变得死冷,老鼠又没有空调可以制暖,“中和变毒厉”,因此生出许多怪病,只有死路一条了。
而人体和自然是完全呼应的——当大自然中的阳气不能收藏于地下时,就会出现土下寒冷。。。。人体也是如此:人体的气机会被大气引动,也出现阳气不能下藏的情况。
阳气不能下藏,飞升于上,就会出现上热下寒的症状。可虽然出现热证,此时却万万不可用凉药,因为人的中下焦都是空虚寒冷的。此时唯用收敛浮火的药,才能救命。
不过光用乌梅还不行,还要加上三种豆子:“黑豆、绿豆、黄豆各15克,乌梅1两,白糖2两补中气,另加杏仁15克降肺气”。要是已经出现了小便不利的情况,还需要加白饭豆15克利小便。
用彭爷爷的话来说,这个方子对付鼠疫“无不特效”。
为什么这个不起眼的食疗方,能治鼠疫呢?那是因为乌梅收敛,它可以把飘在上焦的浮火给收回下焦。三种豆呢,则都有清上焦之热的功效,而且还不寒凉,不会破坏脾胃功能。怕肺气不降,所以再加点儿降肺气的杏仁。如果已经中焦脾湿,出现了小便不利的情况,那就用点儿白饭豆来利尿。
这个方子虽然治疗鼠疫特效,但是一定要用得非常及时。如果救治不及,病人已经吐血,或者中气将脱,那再用什么神丹也回天乏力了。
这个方子,因为是食疗方,所以即使没有爆发鼠疫,作为预防,也可以常常食用。
彭爷爷举了个例子,他说丙辰年的冬天,绥远发生了一场鼠疫,经过当地的同学使用,发现这个方子疗效很好。而之后,在绥远鼠疫最猖獗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雪,鼠疫顷刻之间戛然而止,彻底消灭。。。。突降的大雪,将漂浮在大气中的阳气重新收归于土下,而人与之相应的阳气,也立刻从上焦收回到下焦——所有的病证与灾难就这么停止了。
所以可见,乌梅三豆饮确实可以治疗鼠疫,而鼠疫的爆发,就是因为冬季阳根不藏而已。
彭爷爷也用西医的办法治疗过鼠疫,用稀盐酸+葡萄糖,效果也是极好。“盐可补中气,酸可以收敛上焦的热让它回到本位。而葡萄糖可以大补肾阳(这个真是涨知识了。。。),并能补中气”。
说到底,这个和乌梅三豆饮的治病机理都是一样的,都属于宇宙之间的自然疗法,调整人体的圆运动而已。“福建鼠疫盛行时,飞机飞过疫地境内,常常自己坠落,有疫的地方,大气的圆运动含有鼠疫的逆性固也。”
所以寒冷的冬天,虽然冷,它却是健康的。
万物自有其规律。四季的温热凉寒,都是大自然给人类的礼物,我们都要懂得珍惜。■
【延伸阅读】
樊正伦:为什么民俗强调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作病?
樊正伦 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1946年生。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研究室主任,有从医40年的经历,现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法定负责人。
导读
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这时候如果经常开空调,代谢不畅,能不得病吗?
来源:《健康中华》2007年7月
老百姓常说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作病——这是什么意思呢?
冬天由于气血闭藏,储藏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冬天不很好地储藏阴精,春天的时候容易得热性疾病。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这时候如果经常开空调,代谢不畅,能不得病吗?
农村很多上百岁的老人都住平房,因为平房冬暖夏凉,这些老人得地气,能长寿。在平房里消暑,我不主张用空调,最好是用扇子,小大由之。现在大家都住楼房,不得不用空调,空调出来的是透骨头的风,年轻人阳气旺盛可能不觉得,男同志过了32岁,女同志过了28岁,再老呆在空调房里,就觉得透骨的凉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天的热风,夏天的寒风都是和时令季节不同的风,就是贼风,对身体健康特别不利。
我们每个人,如同落叶树,春天的时候开始发芽,气血开始向外走;到夏季,所有的气血到了外面,所以枝繁叶茂,而根里没有什么营养了;只要秋风一起,树叶一落,气血从外向里走;到冬天,外面的树叶没有了,所有的营养都到根部去了。人也是一样的,春天的时候气血由内向外走,到夏天气血都已经到外面了,里面就相对不足了。夏天为什么容易闹肚子?不仅仅是细菌和病毒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你的状态变了,阳卫之气都在外面,所以吃点黄瓜凉粉就闹肚子。
夏天,人的气血由内向外走,外面的气血越来越旺盛,而里面的阳气就相对不足了。所以这时候要用点西洋参这样的药物辅助你的阳气,夏天特别热,出汗特别多的时候会觉得心慌气短,因为汗液出去的同时,你的阳气扩散了。
中医大夫这时候叫你吃点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这么吃不会上火,是因为里面气血不足,这是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非常有益的方子。人参补中气,五味子收心气,麦冬清肺气,起到了清肺气、收敛心气的作用。夏天多喝点生脉饮就不会感到很疲劳。
1、五谷可养命,多喝小米粥
说到吃饭,大家觉得很简单,其实一点不简单。中国人的祖先创造了筷子,筷子是什么?给你的时候叫一双,合二而一,老子讲“道生一”。用的时候必须一分为二,两个都动夹不起东西,两个都不动,也夹不起东西,必须一动一静。动者为阳,静者为阴,一阴一阳是为道。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一点都不玄,我们每天使用的筷子就是这个道理,芹菜、韭菜、花生米都能夹起来。当你理解这个文化的时候,更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
五谷就是具有生命力的种子。《黄帝内经》讲得很清楚,“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人要健康一定要吃五谷,五谷是养命的;五畜为益,肉类是起到补益作用的。孔子讲60岁的老年人要吃肉,因为这个年龄的老人,消化能力弱了,吃一点肉有助于营养的补充。
无论以肉食为主的民族,还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民族都得吃谷物。为什么呢?维持人的生命不仅仅靠脂肪、蛋白质,还需要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你看中药里的五子衍宗丸、补肾的药,大部分都是种子,枸杞子、五味子等等,所有的种子都具有延续生命的能力。农村孩子吃的都是当年的新粮,即第二年的种子,尽管这些孩子很少吃鸡鸭鱼肉,但身体长得很健壮。现在城里孩子什么好吃的都有,却老是吃陈粮烂谷子,养出的孩子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我们东方人是以谷物为主,老祖宗给我们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不是一代人能改变的,但今天,我们的孩子们天天用这样肚子去对付牛排、鸡腿,能不长胖吗?
在谷物中,我特别要强调一下吃小米的好处,大家知道社稷的“稷”字就是小米的代称。在所有的谷物里,我们的祖先是把最好的粮食供奉给上天。为什么拿小米供奉上天?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小麦、稻米就其营养成分,都比小米强,小米是粗粮。但您看看小米,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一碗谷子种到地里是一大片。
小米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都能生长,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我国过去女人生完孩子为什么喝小米粥?因为小米粥的补养效果特别好。维持生命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所以大家一定要以五谷为养,五谷中的首选是小米粥,而且不要撇掉米油。
蔬菜的“蔬”,是草字头下一个“疏”字,因为蔬菜有疏通的作用,当你觉得肠道不通畅的时候吃蔬菜有助于消化,再看荤菜,草头下一个“军”字,古代晕字和军字是同源的。荤菜天天吃,越吃越糊涂,蔬菜越吃越疏通。
2、吃好早午饭,睡好子午觉
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年四季如此,一天也是如此,半夜相当于冬至,阴气最盛;正午12点相当于夏至,阳气最盛。脾胃偏弱的人,早上、中午的饭一定要吃好,因为可以借助自然界的阳气帮助你促进消化吸收。晚饭切记少吃点,别早上、中午都凑合,晚上吃得丰盛。
吃得太饱太好,就易得富贵病。《黄帝内经》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老吃大鱼大肉这些东西,就会出现糖尿病的痈、疮、疽。糖尿病在中国古代叫消渴病,老百姓很少得,都是富家人得。人吃得太好了,不能消化,就会变成内热,出现了消渴症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咱们现在跟过去帝王的生活差不多,天天都吃好的,所以很易导致血糖、血脂高。
一些老年人,平常孩子们不在家,就对付着吃,早上、中午都吃剩的,晚上孩子回来了,就做顿好的,孩子吃得挺香,他看着也想吃,孩子也说您累了半天多吃两口吧,老人于是多吃了两口,结果,半夜就叫120了。这是因为什么?早上、中午吃得多了,心气可以借自然界的阳气,晚上借不了。脾胃属土、心属火,土和火是儿子和妈妈的关系,火生土。心是妈妈,脾胃是儿子,本来妈妈这儿一高兴,心气就散,力量就弱,您这边又多吃东西,吃完东西要消化,脾胃要加大工作,但脾胃功能弱,自己没劲了就要跟妈妈借劲,中医讲这叫子盗母气。本来妈妈就已经很弱了,你这边再增加它的负担,半夜可不就犯病么?
中国人特别强调老年人要睡子午觉,就是子时和午时,这是两个很重要的时辰,半夜11点至1点是子时,这是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间;中午11点至1点是午时,是阳气最胜,阴气初生的时候。阴阳两气只有生才有升,有了升才有化、收、藏,如果在生的时候你就转化了它,那就找不到感觉了。所以子、午两时对老年人尤其重要。中国古代很多人吃两顿饭,不是因为没粮食,早上9点至10点是脾胃最好的时候,下午2点至3点是小肠功能最好的时候。所以建议老年人最好睡子午觉,吃两顿饭,对老年人的养生极其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