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讳言,与1980—2011年的年均增速10%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显著放缓。但是,全球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靠中国支撑。
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倡议中所扮演的领导角色让我很受鼓舞,这些倡议将是促进泛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助推器。这两个倡议无论是单一的、还是整合起来,都会成为促进亚洲和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
中国的外向型战略目标——从RCEP推动的贸易自由化和亚投行这样的多边机构建设,到“一带一路”倡议等大动作——显然表明中国扮演地区领导这个新角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如果就此推断中国在向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时代的全球领袖之路迈出了重要一步,还为时尚早。大国崛起和衰落是一个悠久而争斗激烈的历史。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经济体的支持,注定会失败。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行足以解决国内经济积累的不平衡问题的有关政策时,这种情况才可能发生。中国的全球领袖地位将取决于其国内的实力。
高水平或超高速增长绝不是中国的长期发展方案。从1980—2011年10%的平均增速转变为现在的6.5%—7.0%的增速,既是可控的,也是必需的。中国需要沿着再平衡和改革的道路走下去。从过去为了扩大出口和投资而推动的制造业为主导的高速经济增长,转变为提升服务业和私人消费的比较缓慢、但更加平衡的增长,中国拥有了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机会。如果坚持下去,中国有望解决经年积累下来的产能过剩和不平衡问题,尤其是资源性环境恶化和污染、大量的经常账户盈余、地区经济增长不均衡以及某些部门债务过重等问题。
过去的经济模式已超期服役。中国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唯一良方就是改变增长模式。具体地说,就是通过结构再平衡转向以服务业和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进而实现所希望的目标。只有坚持发展服务业和城镇化增长的道路,中国才能扩大劳动收入群体,他们是消费者购买力不均衡的症结所在。中国必须推行从增长数量向提升增长质量转变的发展战略,最终实现结构的再平衡。除此之外,没有回头路。我对中国的改革道路持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