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砸锅卖铁, 亦要净化门前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7-16  浏览次数:1457
核心提示:一条珊溪坑的整治,透着不等、不靠、不要的骨气
一条珊溪坑的整治,透着“不等、不靠、不要”的骨气——
 


 
整治后的珊溪坑。 雷忠义 摄
 

 

 
整治前的珊溪坑。
 

 

 

 

 

温州日报记者 杨世朋

报道组 雷忠义

5月20日,14时30分许,文成县珊溪镇的地表温度,直逼32摄氏度。

此时,62岁的下山移民蔡友地,约上两位好友,踱步到珊溪坑大桥下的亲水平台乘凉。“这里以前垃圾成堆,人都走不过,现在成了滨水走廊。”蔡友地说话间,透着惬意与赞许。

殊不知,这一总投资2000万元的珊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仅仅拿到了上级补助的306万元资金,余下的钱可以说是镇里“砸锅卖铁”凑起来的。

哪怕没有一分钱

门前河也要治好

说起砸锅卖铁的原因,珊溪镇委书记富汉峰用了“非常有必要”来表述。

进入珊溪镇,横穿建成区的珊溪坑,是当之无愧的“门面”。可在2011年,由于排污设施不健全等原因,珊溪坑不少河段垃圾成堆、污水横流,俨然一条脏乱河。这与当时“三边三化”的要求格格不入。

更何况,这条珊溪坑毗邻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是赵山渡水库的重要支流,但水质却一直处于四类,乃至劣五类,威胁“大水缸”的饮用水安全。

沿河村民治好“门前河”的愿望迫切,“唯独缺的就是项目建设资金。”富汉峰说,经多方综合考虑,在当时镇里没有资金储备,也没有专项预算资金的情况下,镇里分两期启动了珊溪坑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新建5座拦水坝及786米排水箱涵,加工和装饰两岸堤防1.86公里……总投资2000万元的工程就这样硬着头皮上马了。其间,该工程获得了县政府生态县创建的100万元,以及当时珊溪水利枢纽管理局的206万元补助,其余资金均从镇里土地出让等资金中东拼西凑。

哪怕不发展工业

致富路也要走好

“挖机两载不停鸣,十里溪坑已整平。道道横堤存绿水,潭潭碧浪跃肥鲮。贴瓷岸壁晖真影,镂石栏杆阻险情。墙面浮雕添美色,境优人善显文明。”这首由当地村民写下的《珊溪坑整治赞(七律)》,正是珊溪坑整治的真实写照。

如今,整治后的珊溪坑,防洪能力从5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水质也稳定在了二类。更为直观的是,珊溪坑沿岸拥有了1.8公里的亲水走廊、孝文化墙,基本实现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建设目标。

这样人水相融的景象,还延续到了珊溪坑与飞云江的交汇处。那里,一个占地两万平方米的滨江公园已经建成,绿化率达到51.4%,成为赵山渡坝区以上最大的滨水公园。这个公园不仅建成了景观平台、水上木栈道,还设置了拥有音响设备的文化广场。

珊溪,这个因水而名的城镇,因治水还“意外”收获了发展效益。一度停工的珊瑚岛旅游接待中心,复工后一期、二期工程齐头并进。御景湾旅游街道中心自去年4月6日复工后,现已完成工程总量的50%。而沿河村民的落地房,因环境改善也实现了升值。

富汉峰感慨,治水带动了城镇的持续开发,也为珊溪申报国家级重点镇打下了基础。

记者手记:

“凡是能够提升群众生活环境的事,都会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凡是改善城镇形象的工程,都有利于城镇的持续发展。”采访中,珊溪镇不少党委政府的工作人员,都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治水心得。

作为珊溪水源保护核心地区的珊溪镇,发展工业及养殖业已被划入“红线”,唯有生态产业才是出路。与以往不同的是,珊溪镇摒弃了“等、靠、要”的思维,自力更生启动了治水工程,让城镇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全镇上下,也从中汲取了更多的发展底气。

我们由衷祝愿,这个一度为“大水缸”作出牺牲的城镇,能以治水为起点,打造出欠发达地区生态富民的新样本。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