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峰在报告中指出,“十三五”对于整体改革和医改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节点。在讲到“十三五”医改规划的特征分析时,王虎峰指出,分析规划特征,是要把握转变和变化。
首先,是政府的投入扩大。第一,医保的覆盖面已经覆盖到城乡居民,这其中政府承担着主要责任。从补助标准来看,从“十二五”时期的120元/人到现在已经上调为360元/人,这还是一个平均数。第二,政府责任还体现在公共卫生方面有很大的变化,基本上过去的政策全部落实,同时又增加了很多公共卫生项目。第三,公立医院改革扩大试点,从一开始逐步扩大到50家、100家、200家等等,政府也是在其中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其次,是增量改革转向存量改革。存量改革是基于这几个环境变化:经济新常态、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经济新常态下,简单的高速投入是不太可能的。另外从人口老龄化的角度看,比方说医护康、医养结合,不是简单的钱的问题,是如何配置,打造怎样一个服务链条、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的问题。再有,疾病谱的变化,特别体现在慢性病上,怎么去规范化管理,怎么样做到个性化、全周期。这些要求和过去是不一样的,所以发展方式要向质量效率型转变。
再次,医改要从形成框架转向全面制度建设。“十三五”医改规划提出后,要围绕三个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资金来源多元化、制度保障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
另外,从重需方改革转向供需双方的协同管理。过去,解决看病问题就是资助居民参保,就是提高报销比例。现在,对于供方,医疗机构要进行优化,包括分级诊疗、创新诊疗康复、长期护理的连续服务模式、双向转诊等等;对于需方,要引导居民就医需求。就是说,要通过基层,把供需两方紧密的结合起来。
此外,从控制“看病难、看病贵”转向同步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十二五”时期,我们重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现在我们同步解决医疗费用增长的控制。“十三五”期间,一是要建立机制,公立医院控费的监测和考核机制要建立起来;二是动态调整,分类确定控费并要求动态调整,各级各类医院要有一个动态调整机制;三是要加强透明度,向社会公开费用指标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