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高水平上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促进水质持续改善、生态持续修复,努力把太湖治理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工程’。”这是在今年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第八次全体(扩大)电视电话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对太湖治理提出的新要求。他强调,太湖治理是一项重要、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决不能有丝毫松懈。
太湖治理已连续6年实现了“两个确保”,回望6年来的太湖治理路,记者在采访中最常听到的8个字就是:任重道远,常抓不懈。
■监测预警常态化:
□短信报警+人工巡测
走进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水质部,除了能听见敲击电脑键盘的声音,还能听见此起彼伏的手机短信声。这些短信都是关于太湖的报警信息。
“每年只要进入太湖安全度夏期,我们水质部的4名工作人员平均每人每天要收到200多条信息。”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张咏告诉记者。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利用水质自动监测站中心管理软件平台,设置了水质预警阈值,一旦太湖水质超过这个阈值,相关的监测人员就会收到报警短信。不过这还是第一步。在收到这些报警短信之后,监测人员还要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研判,如果确定是水质波动引起的,将会通知地方环保部门去相应的点位进行手工采样,核查数据。
“自动监测+人工巡测”已经成为太湖监控预警的规定动作。“每年4月1日~10月31日是太湖安全度夏期,从4月1日~6月31日,每周要巡测两次;7月1日开始,每周巡测3次,随着气温的上升,水体的温度继续上升,我们还要对蓝藻进行加密巡测。”作为人工巡测大军中的一员,宜兴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张志成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巡测是每周3次,但是一旦自动监测显示有异常情况,我们将随时出发开展巡测。”
太湖连续6年实现安全度夏的背后,是一年又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现在江苏省已经建立起一系列长效机制,将有效的措施常态化。比如监控预警的常态化,从4月1日开始太湖进入安全度夏期,一直到10月31日结束;从11月开始到次年的3月底,进入太湖枯水期的应急预警期,可以说全年太湖流域都处于监控预警期,而且不光是对太湖湖体水质的监控预警,还包括对65个国控断面、15条入湖河流的水质监测。同时,一旦自动监测发现水质异常,督查中心要到现场和地方环保部门开展快速处置。”江苏省环保厅流域处处长程炜解释说。
作为江苏省环保厅派出的区域督查机构,苏南环保督查中心主任单体华对快速处置水质波动有着自己的认识:“在收到水质波动相关信息后,我们会立即赶赴水质波动事故现场,通过联合地方环保部门周密排查、分析原因、查清源头、截断污染,从而控制断面水质恶化。在开展波动断面处置的同时,还采取开座谈会、联合查处等方式方法同步建立相关防控机制,牵头指导帮助上下游地区建立联防联控、联合治污、联合执法等机制,有效扭转了以往断面水质波动事件原因不清、相互推责的被动局面。”
■资金管理出新招:
□切块资金与目标责任挂钩
6月9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市开始执行《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级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程炜为记者分析了从今年开始治理太湖专项资金的使用与原先的不同之处:“江苏省财政每年投入20亿元太湖治理专项资金,原先是每个地方报项目,省里进行审核,然后划拨资金。而现在是对资金实行省级统筹和切块管理相结合,除省级统筹安排的项目外,其他项目要按照省政府与流域各地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确定的任务,由地方组织实施。也就是说,划拨到地方的切块资金将与各地完成太湖治理的年度目标、水质改善的目标等因素挂钩。”
程炜所说的资金与目标挂钩,实际上就是从今年开始,切块地方资金采用“因素法”分配,由江苏省发改委会同省财政厅、环保厅、太湖办根据最终核定的目标责任书合理确定资金切块额度。主要参照地方年度目标责任书项目计划及实施情况,上年度河网水(环境)功能区考核断面水质改善、减排任务量完成、资金投入情况等。
“其中上年度减排任务量完成情况是指上年度目标责任书下达的影响太湖水质的主要污染物减量指标任务量完成情况,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而总氮、总磷是根据去年底新修编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方案的目标而新增加的指标。”程炜告诉记者。
除了修订治理太湖专项资金和项目的管理办法,6年来,江苏省还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专门的法规和严格的规范标准为治理太湖提供政策保障,比如《江苏省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暂行办法》,这些法规的出台将江苏的太湖治理逐步推向法制化轨道。
■治理方案再更新:
□从污染物控制到营养物控制
“通过6年的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从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数据来看,太湖的各项指标进入了稳定期,初步遏制了太湖富营养化加剧的趋势。”这是江苏省太湖办主任朱铁军在生态资源价值研究高层座谈会上的发言,“下一步还要坚持综合治理、科学治太,太湖治理是过程性的,不能操之过急,要持之以恒地做工作。”
“目前太湖治理的主要困难是在总氮、总磷的控制上,氮磷的来源可以分为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两大类。从外源性污染来看,一是工业点源的贡献,太湖流域产业结构仍然偏重。二是城镇生活污染源的贡献,太湖流域周边已经实现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但是管网的覆盖率还有待提高。三是农业面源的贡献,特别是畜禽养殖对氮磷的贡献非常大。从内源性污染来看,太湖湖体底泥对总氮、总磷也有贡献。”程炜分析说。
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住建部、水利部和农业部5部委对太湖流域整体治理方案进行了修编,形成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年修编)》并于今年正式实施。“根据治理目标,江苏省要加强总氮和总磷的管控。以前治理太湖时,我们关注更多的可能是化学需氧量、氨氮这两项指标,而从今年开始,我们要注重总氮和总磷的控制,换言之,治理太湖已开始从污染物控制向营养物控制转变,这也对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程炜说。
通过江苏省委、省政府对今年新一轮太湖治理的部署,江苏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控制总氮、总磷。比如加强工业点源治理,继续开展化工、电镀等行业专项整治,制订并实施太湖流域纺织印染行业专项整治方案,做到关停一批、升级改造一批和集中入园一批。推进撤并乡镇集镇区污水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落实太湖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规划,加大畜禽污染治理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