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讯:2月3日正月初七,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立春就意味着春季的开始。立春的前一日,我们迎来了第21个世界湿地日,今年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减少灾害风险”。
湿地和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强大,尤其是在净化空气、降解污染、蓄洪抗旱等方面对于减少灾害风险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联合国环境署、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将湿地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生命之源”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对湿地的定义超过50种。其中,《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天然的、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泥地带,带有静止的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青海省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类17型,其中沼泽湿地为564.54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69.32%,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2014年国家林业局委托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对青海湖鸟岛、扎陵湖、鄂陵湖3处国际重要湿地进行了价值评估,结果显示,3处湿地生态系统总价值达247.9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