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被否企业,证监会都会在审核结果后附上其遭“发审委会议提出询问的主要问题”,经济观察报盘点发现,其中业绩下滑成为了企业“致命伤”。
铩羽IPO
1月份,发审委共审核了48家IPO企业的首发申请,其中40家企业通过审核,7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被否数量与2016年上半年持平。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信息,在今年1月被否的7家IPO企业中,除山东先达农化与柳州欧维姆机械两家,其他五家均因为业绩问题而未通过发审委审核。它们分别是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报告期内经营业绩下滑),广东日丰电缆(业绩波动),深圳华龙讯达信息技术(业绩下滑),上海思华科技(业绩和关联交易),浙江永泰隆电子(业绩真实性)。
其中,1月4日被否的广东日丰电缆,在审核中陷入业绩波动的困扰。2013 年至2016年1-6月,日丰电缆营业收入分别为 81154.94 万元、85559.55 万元、67708.10 万元和36682.75 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168.83 万元、3206.04 万元、2310.03 万元和 2484.35 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3008.74 万元、3089.92 万元、1853.88 万元和2343.85 万元。可以看到,该公司2015年比2014年扣非后净利润下降40%,而公司2016年盈利预测的净利润是2015年的3倍左右,且公司2016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就已经超过了2015年全年的净利润。
在公司基本面无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异常的业绩波动使得广东日丰电缆被要求进一步说明,盈利预测的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情况与目前实际情况相比是否发生较大变化,发行人在盈利能力连续性和稳定性方面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相关风险披露是否充分等问题。“关注业绩波动,实质上还是在关注业绩的真实性。因为业绩波动的情况并不乏顺利过会的先例。但是异常波动,往往可能牵涉到真实性的问题;同理,关联交易其实也是业绩真实性问题。”上海一位机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如是分析。
而华光焊接新材料、华龙讯达则因业绩下滑问题铩羽而归。据披露,华光焊接新材料2013年至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7亿元、4.89亿元和3.65亿元,呈下降趋势;华龙讯达2013年至2015年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571万元、1664万元和 2211万元,而2016年1至6月的数额仅为447万元。两家企业均被要求进一步说明报告期内经营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和合理性以及风险。
盈利能力和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同样受发审委重点关注。1月18日,上海思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被否,发审委要求公司结合目前在手订单和发行人主要竞争对手亏损严重等行业情况,补充说明公司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的风险,发行人及其行业经营环境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相关信息和经营风险是否充分、准确披露。
就1月24日拟在创业板上市的浙江永泰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IPO首发申请被否案例来看,业绩真实性仍为监管层关注点,其中还包括保荐的核查程序。就发审委的审核意见来看,浙江永泰隆电子在经营上连受三方面的质疑,一是海外收入的真实性,二是毛利率的真实性,三是委托付款的真实性。
此外,1月其它两家IPO企业被否的核心原因虽不是业绩问题,但发审委在反馈文件中亦提及了其对公司业绩问题的关注。譬如,1月20日被否的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也被要求进一步说明对业务费真实性及合法合规性的核查过程及结论。
趋严的“业绩关”
无论是被三问经营业绩真实性的浙江永泰隆电子,还是因业绩下滑抱憾而归的华光焊接新材料与华龙讯达,在这些被否的IPO企业案例中都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即尽管自去年11月份以来IPO提速,上会企业数量骤增,但是发审会对IPO企业的审核也愈发严格,日益彰显出严把资本市场入门关,不断提高新股质量的审核态度,而其中,“业绩关”成为企业不得不过的门槛。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从去年6月份开始,证监会就曾专门部署了首次公开发行(IPO)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执法行动。其主要目的就是严肃打击包装上市、虚假披露行为,将那些成长性差、业绩不稳定的企业遣返,具体监管内容就包括发行人报送或披露的信息存在的虚假记载,如虚构业务,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等。这在一方面加强了IPO监管与执法,在另一方面有利于规范市场行为,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进而实现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稳定市场预期。
实际上,除了IPO,试图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资产证券化的,也不得在业绩方面蒙混过关。2月8日,证监会官网上披露了一份对政协提案《关于加强对并购重组商誉有关审核及披露的监管的提案》的回复。根据证监会的答复,对于日趋活跃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证监会将加大审核力度,形成监管威慑;强化对业绩补偿的监管,引导市场估值回归;同时加强对被收购企业关于业绩承诺的事中事后监管,严打承诺失信行为。此外,证监会将在并购重组日常监管中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充分揭示风险。对于商誉减值拖累上市公司业绩的问题,证监会也提到会重点关注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规定。
惠祥投资总裁殷佑嘉认为:“监管层对公司业绩问题的关注程度,在证监会发布的文件以及开年的IPO审核结果中可见一斑。”尽管当下新股发行速度加快,企业若想搭载这趟上市快车还需稳扎稳打,过好业绩关,避免让公司业绩成为IPO绊脚石。而与业绩问题相伴而行的,还有监管层一直关注的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充分性与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