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作为实体经济“晴雨表”的国际大宗商品需求已逐渐走强、价格稳步回升,世界贸易重现活跃,由此预示着全球经济将加速增长。我国的情况进一步向好,各种预期和信心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尤其是实体经济受到广泛重视,各地区各部门都纷纷出台了一些得力举措,不少企业也在积极调整战略、规划,加紧考虑具体抓手和着力点。
然而,如何充分认识国内外新形势下振兴实体经济的重大意义?如何把握振兴实体经济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联系?如何更好地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仍需深入分析,进一步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
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动。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复苏过程艰难曲折。危机深刻暴露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内在矛盾,科技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全球化等过去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都先后进入换挡期,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最值得关注的,一是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尚未形成势头;二是美、英、法等国“去工业化”并掉入“虚拟化陷阱”之后,“再工业化”进展缓慢,拖了世界经济的后腿。
去年我国经济增长6.7%,依然处于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源在于——重大结构性失衡。
其具体表现,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求失衡。近年来,国内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然而供给结构却严重滞后于需求新变化,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许多产品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跟不上,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以致许多人跑到国外去买马桶盖、电饭煲等。
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或是在金融系统自我循环,或是兴风作浪。金融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快速上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比重下降。其结果,不仅“脱实向虚”问题突出,实体经济受到挤压和伤害,而且金融风险隐患增加。
三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由于实体经济结构性矛盾,企业盈利能力较弱,加上“有形之手”不到位,许多政策不配套,各类资金一度纷纷涌入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推动部分城市房价快速上涨。而房地产的高收益,不仅进一步诱导资金“脱实向虚”,造成经济增长、财政收入、银行利润越来越依赖于“房地产繁荣”,还推高了实体经济的成本,使收益率不高的实体经济雪上加霜。
从世界范围看,实体经济自身结构失衡,以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矛盾,都是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带有共性的问题,也是比较棘手的难题。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在这个问题上吃了大亏,掉入“虚拟化陷阱”。我们较早地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吸取别人的教训,避免重蹈欧美之覆辙;就是要抓住有利时机,闯过这道难关。
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重大结构性失衡的根本之策,也是新形势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治本之策。去年,我们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仍然要围绕这条主线,在深入进行“三去一降一补”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将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主线之下的主要任务。
振兴实体经济,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应该说,我们是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还要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任何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没有这个根基,我国经济非但走不远,而且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因此,必须把振兴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供给侧大做文章,狠抓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在德国,“工业4.0”计划推进很快;在美国,特朗普提出“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的口号似乎不现实,但他对制造业的重视却值得我们关注。特朗普在竞选中打出许多“制造业牌”,这一方面迎合了选民们对美国制造业外流的不满、对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业严重失衡的担忧,另一方面制造业已成为现代经济大国争夺全球新的经济战略制高点的关键。
当年奥巴马提出“制造业重整”,是为了保持美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并为新一轮产业变革做充分准备。眼下特朗普的“制造业回归”政策,除了希望美国公司回流美国,更希望振兴制造业带动更多就业、增加更多优势。
我们要从国际、国内、历史、现实的走势中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方位,深刻认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三
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我们振兴实体经济,既要正确处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也要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抓住解决“脱实向虚”、实现创新引领、提质增效升级等关键,聚焦几个重点问题。
一是“质量”。积极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让提高供给质量的理念深入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心目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用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的劣势,以优质产品夺回市场需求。现在,不仅许多中低端产品供大于求、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且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质量也跟不上,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必须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增加高质量、高水平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是“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运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创新供给能力全面提升,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高端制造”的跨越。要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进一步畅通,节能减排和结构优化升级的先进适用技术迅速推广;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提高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适应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生产发展趋势,使供给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抓住和用好海外并购重组机会,推动价值链从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更深更广泛地融入全球供给体系。
三是“调控”。脱实向虚以及房地产炒作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对此,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来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方面,不仅要强化金融监管和治理,遏制金融系统自我循环、自我膨胀的行为,坚决纠正各种市场乱象、纠正金融企业片面追求规模和利润的倾向,促其回归本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还应抓紧考虑综合采取调控手段和政策措施形成导向机制,有效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经济要素,源源不断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日前,央行明确提出将“脱实向虚”“以钱炒钱”列为监控重点,证监会推出再融资新政强化“买入实、卖脱虚”,保监会严厉惩治“野蛮人”等,都值得肯定。眼下,该是“有形之手”出手的时候了。我们还要在制度安排中有效减少“赚快钱”“一夜暴富”的诱惑和投机取巧的机会,形成建设制造业强国的有效激励体制,引导亲实业、重实业的社会氛围。
四是“改革”。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重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政放权、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大力实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清费降费,继续清理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各类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把企业负担真正降下来,促进制造业轻装上阵。
制造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生产配套能力。这是坚实基础,也是明显优势。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任务——振兴实体经济,都与制造业这个主战场紧密相连。我们讲中国梦、强国梦绝不是空话,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干,一步一步向前闯,先从制造大国稳步迈向制造强国;讲“撸起袖子加油干”更非一句口号,而是亿万人民战斗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