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多重优势
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2016年前三季度香港保险统计数据(四季度和全年数据暂未公布),内地居民在前三季度赴港投保热情高涨,三季度向内地居民所发出的新造保单保费为188亿港元,香港保险行业上半年新造保单保费收入1326亿港元。其中,内地客户贡献新单保费收入489亿港元,已经超过2015年全年水平(316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新单保费(1323亿港元)的比例也达到37%,而2015年底,这一比例仅为24%。
据业内人士介绍,相对于内地保险,香港保险具备如下优势:参保范围广泛,香港人寿险最大优势是没有“免责条款”或“不保事项”;保费便宜,相同年龄的被保人,香港保费通常是内地保单的60%-70%;收益较高,香港的保险公司,比如安邦、保诚等都是面向全球进行投资,投资领域广、获利渠道多。目前,香港保险的预定利率普遍可以达到5%以上。而中国保监会对内地保险业定价利率做了限制后,基本都在3.5%左右。另外,香港保险以美元和港币计价,这是区别于内地保险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可以满足中高收入群体强烈的资产避险需求。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当前愿意购买香港保险的人士,更多的是看中其收益较高的特点。有深圳市民告诉记者,他购买了一份每年存10万元港币,共存5年的香港保险,5年到期后保险公司承诺给予5万元港币分红,若是存续期达到十年,他能拿到50万元港币,加上本金则一共能拿到100万元港币。上述优势使得近年来内地居民纷纷南下购买香港保险,带动香港保险业升温。每到周末,香港保险公司门口都会被内地人挤爆,还有保险公司已经完全不接受未经预约的客户投保,需要提前7天至10天预约。
续保成首要难题
从去年四季度以来,上述火爆现象出现降温。去年10月,银联国际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强调境内银联卡在境外刷卡买保险必须合规使用,其主要内容为: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目前,该《指引》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香港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内地银联卡的情况。
而在2016年12月31日,外汇管理局也加强了对个人购汇的管制。要求自2017年1月1日起,改进个人购汇信息申报,加强对购汇意图的真实性审查。个人去银行换汇时,需要先填写一份《个人购汇申请书》,除了基本信息外,还要填写预计用汇时间和详细的购汇用途。而在用途中特别注明,境内个人办理购汇时,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这意味着,香港地区寿险和分红险将不能通过正常换汇手段进行交易。
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部分外资银行和内地银行提高了香港开户和开通境外账户的门槛。例如花旗银行将所有非本地客户的开户门槛提升至150万元港元。海外客户到香港花旗银行开户,在提供身份证明、海外住址证明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开户一个月内,存入150万元港币,之后账户资金需保持在100万元港币以上,如未达标,就会被收取一定费用。目前,多家银行的开户审批流程变得严格。
招行近日也下发《关于调整境外账户内地见证开户门槛的通知》,从2017年2月1日起,要求内地开户客户需拥有招行私人银行卡或钻石卡,且连续3个月的日均资产在500万元以上人民币。而此前该行香港开户门槛仅要求5万元。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招行个人客户将不能再享受人在内地就可开香港账户的便利。
不过,仍有多家银行并未下达提高门槛规定。中国工商银行旗下华商银行,定位为工银亚洲拓展内地个人业务的主要渠道。设立华商银行账户并存2万元定期3个月,便可获得工银亚洲账号,直接使用网银就能交香港多家保险公司的续期保费,也能接收香港重疾或医疗的理赔款项或储蓄计划的提取金额等的港币或美元现金支票。
由于多项规定的施行,香港保险业人士透露,内地客户在去年四季度至今较之前大幅减少。不仅新客户变少,老客户续保更是成了难题。由于多数险种需要定期续费,此前通过POS终端交费的内地客户,现在不能再使用原来的付款方式。
香港几大保险公司纷纷表明,续保缴费不接受银行卡支付。而以前很多客户常用的续保途径“电汇”,也遭遇部分银行封堵。
记者了解到,如果中途退保,投保人只能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投保时间越短,现金价值越少。目前,香港保险代理人在探索多种途径帮客户完成续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