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时政新闻 » 正文

幼儿教育呼唤华族传统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13  浏览次数:765
核心提示:修德、修身、修智是华族传统文化对人才培养的最基本要求,影响并决定着华族几千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三字经》、《弟子规》

修德、修身、修智是华族传统文化对人才培养的最基本要求,影响并决定着华族几千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三字经》、《弟子规》等更是华族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智慧结晶和教育内容的总结。

“德”是华族传统文化对育人的首要要求,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修德在幼儿教育中就是对孩子品格的塑造。华族传统文化所说的“德”,主要是教育人们如何认识并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关系。“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首孝悌”、“讲仁义”是《弟子规》和《三字经》里教育幼儿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名句,“载治乱、知兴衰”、 “君则敬、臣则忠”、“上致君、下泽民”等是《三字经》里教给幼儿认识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名句。教导我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要敬畏天地、尊重自然、顺应规律;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要胸怀大局、忠于国家、造福人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要尊老爱幼、文明诚信、团队合作。在华族传统文化中“德”是位于首要地位的。

“修身”是华族传统文化对人才成长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教育中则是体现了对孩子们行为习惯的规范。华族传统文化早在几千年前就把生活起居、待人接物、阅读思考等习惯养成列为幼儿教育的必备课目。《弟子规》以“谨”规范了幼儿的生活起居习惯,以“信”教育幼儿的语言和交往习惯。《三字经》以“宽为限、紧用功”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今部分幼儿起居不规律、上课随便讲话,游戏时不能等待,无法遵守游戏规则,对老师和同学缺乏礼貌和尊重等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对现今幼儿教育的反思。

“智”是一个人的能力体现,也是个人能力素质的体现。华族传统文化将“智”作为齐家和治国的必备能力。“修智”就是从幼儿时期完善健康的心理,培养读书思考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见贤思齐”、“口而诵、心而惟”、“ 亲师友、习礼仪”等名句在字里行间明确的告诉孩子如何“修智”。 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智”方面的发展,也舍得给予投资。然而在幼儿时期,我们教育的重点应该是“修身”,即帮助孩子培养美德意识,初步建立个人人格魅力。这是因为良好的性格能使孩子轻松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世界,广泛的兴趣爱好能使孩子不为成长路上的烦恼所困扰,自觉的读书思考能力则是孩子们解决一切学习问题的钥匙。

从当代中国年轻一代面临的信仰缺乏、诚信缺失、道德观念危机情况看,这不是华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失败,恰恰是因为西方文化的冲击而造成的传统文化教育匮乏所致。中国政府和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并开始不遗余力的从学前教育开始,进行华族传统文化的普及。

新加坡一向来面临着文化多元化、中西方文化互相碰撞、各有影响的现实情况。并且在地缘政治的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现实也要求我们培养更具政治智慧、治理智慧和经济智慧的年轻一代。华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她对一代人又一代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国民的道德水准、智力水平和精神面貌层面的,也可以是国家治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趋向层面的。学习华文的目的不仅仅只局限于语言的交流和语法词汇的运用,而要努力去理解并吸收中华悠久文化的精髓。

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从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对个人潜能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新加坡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尚不尽人意。我们要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教育观念,把华族传统文化引入到我们的幼儿教育中来。幼儿的全面成长反映着我们的教育水平,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幼儿教育,呼唤华族传统文化。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