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医卫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张澍、霍勇(从左至右)在会议间隙共同探讨如何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共享等话题,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言献策。 经济日报记者 高兴贵摄
“分级诊疗”,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制度之首,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分级诊疗怎么科学合理地“分”、如何及时精确地“诊”,代表委员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做强医联体
“小病去大医院成本高,大病在小医院治不好。”全国政协委员、唐山市人民医院院长胡万宁说,分级诊疗是为解决看病难而对疾病进行分类和疏解、把不同疾病放在不同医院治疗的模式,医联体则是分级诊疗的平台和重要抓手。
以唐山市人民医院为核心的医联体,目前已与30多家二级医院签约,下一步将把覆盖面扩大至区域内所有社区和乡镇医院。“大医院能不能分下去、基层医院能不能接得住,是分级诊疗要解决的两大问题。”胡万宁委员建议:首先,分级诊疗要对疾病进行细致分类,譬如急病就近治,慢性病根据轻重缓急给出不同的医疗指导;其次,要通过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打破医院间的信息孤岛,医联体的上级医院可以看到下级医院的病历和病人资料,反之亦然,为会诊与双向转诊提供保障。
胡万宁委员举例说,有位90多岁的老人突发肠穿孔昏迷,通过网络会诊后,专家建议他转到唐山市人民医院,待老人做完手术后,再转回县医院继续治疗。
搭建起医联体后,从下级医院转上来的重症病人和疑难病人开始增加,唐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病人从住不满发展到住不下,三级医院的作用更加凸显。
一家三甲医院、一批基层医院,加上互联网手段,是医联体通用的模式。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卫计委主任王咏红告诉记者,目前江苏省已有医联体187个,所有基层医院都与上级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目前基层就医人次已占60%,今年,还要通过推进分级诊疗把基层就诊比例再提高3个百分点。
在胡万宁委员看来,“互联网+医疗”的最大功用在于直接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这远比派几个专科专家坐诊有效。”胡万宁委员说,“基层真正需要的是大量全科医生。”这一说法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的认同。
蔡秀军委员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上的邵医云平台,“我可以调出病人的病历和影像学资料,决定病人是否需要转诊”。目前,这套基于医联体的邵医云平台上已有5500多个签约医生,可以即时发出会诊请求或响应需求。
“医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应该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把他们有效推向社会。”蔡秀军委员建议。
找准突破口
“从实践来看,既有患者盲目去大医院的情况,也存在县医院往外转病人的动力和意向不足情况。”胡万宁委员说,只有通过将病人合理分流,才能使去基层医院看常见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三级医院的医疗效率越来越高。
胡万宁委员还提出,目前推进分级诊疗还存在基层医院积极性不高、医联体只注重形式等方面问题。
“推进分级诊疗,首先在于调动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性。”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教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吴明说。
“基层医生缺乏看病积极性是问题关键所在。”吴明委员分析说,基层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政策,有平均主义倾向,很难拉开基层医生间的收入差距。基层医生少看病、看轻病,医疗服务能力有逐步弱化趋势,基层更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对患者吸引力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应强化基层机构法人主体地位,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吴明委员说,有了积极性,基层医生会努力通过提供优质服务留住病人。
另一方面,还得大医院舍得放。“以往公立医院是扩大规模、做大收入的运行模式,没有控制成本的动力,还会出现与基层医疗机构竞争病人的情况。假如这种运行模式不改,上下协作机制就难以有效建立。”吴明委员说。
她进一步分析说,仅靠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保报销比例的差别化来引导患者到基层就诊的作用非常有限。对很多患者来说,即便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比大医院高,患者还是会选择去大医院看病,但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直接影响医院和医生的行为。
以各级医院都能诊治的普通病为例,可以对三甲医院和一级医院采用相同的支付标准,甚至三甲医院更低些,那么治疗成本更高的三甲医院就会感到不划算,从而促使大医院多诊治疑难重症病人。
吴明委员说,推进以病种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公立医院依靠“做大蛋糕”获利的运行模式;转为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成本控制获利。这样一来,大医院就会有动力压低药品耗材采购价格、减少过度医疗,也就有动力下转病人。“同时,可以通过签约服务,一定比例的大医院专家号放给基层,基层首诊享受医院挂号、检查、住院等绿色通道,扩大基层用药目录等吸引更多患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莹莹 袁 勇)
易连军代表:扶持医养结合护理机构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养老服务,发展医养结合新兴消费。”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诚信失能老人护理院院长易连军听了这段话很受鼓舞。
易连军代表认为,失能老人养老与其他养老方式不同,护理失能老人难度大、负担重、成本高,应给予失能养老特殊政策支持,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并对医护型养老机构给予大力扶持,使有慢性疾病的失能老人住在养老机构,也能享受医保结算便利。这将大大节约优质医疗资源,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从2013年开始,各大中院校招收培训护理人员,但是毕业后或培训后大部分人都去一线城市做月嫂、护理工,而很少有人愿意去养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机构。对此,易连军代表表示,各级政府可给护理人员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让护理人员收入有所增加,从而解决护理人员短缺问题。
易连军代表建议取消小型、不规范的托老所,对运营管理规范、社会声誉好的养老机构进行重点扶持,充分利用空闲的宾馆、学校,积极调动社会力量为老人创造更好的养老生活环境。(经济日报记者 倪伟龄)
温秀玲代表:多做“减法”治药价虚高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院长温秀玲建议,建设健康中国,重点从医药、医保、医疗3个环节推进医疗改革与创新发展。医药定价和流通领域应多做“减法”,把关注点聚焦到“药品出厂价”上,解决药价虚高问题。
温秀玲代表认为,很多药品最终售价比出厂价格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就是因为流通环节加价太多,给患者造成很大负担。如果国家能够督促企业公布药品出厂价格,让价格透明起来,就有望根治高药价。“公开出厂价,对药品企业本身没有任何影响。流通领域只应保留仓储、物流、人工等几个环节的有限加价和合理利润,医药代表就能向正常的业务角色转变。”温秀玲代表说。
温秀玲代表还建议,医保方面应突出推进按病种付费模式,即“按病种收费标准原则上实行最高限价管理”变为“原则上实行定额管理”。这样可以避免患者重复检查,有助于医院之间互认部分检验结果,节约医疗资源。此外,各级医院应继续重视分级诊疗,在地方医院可以引入大型医院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缓解患者集中去大医院就诊的压力以及带来的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