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互联网金融从产生至今发生了什么变化?
欧阳日辉: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过渡性的、阶段性的概念。若干年以后,我们可能不再讲互联网金融了。因为从事金融的应该都是叫做互联网金融,都在从事互联网金融。也就是说我们对互联网金融应该怎么界定?
我对互联网金融的界定一直坚持三个要点:其一,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平台或者企业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其二,要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开展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其三,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居民的财富管理。
只要扣紧这三点,不管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企业平台从事金融活动,都应该叫做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的建立更加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要把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对立,可以相互融合。
互联网金融的第一个业态——第三方支付在1999年出现,到2013年、2014年也经历了十四五个年头。经过狂热以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一些“跑路潮”和一些风险事件,势必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整顿和治理。
经过整顿和治理以后,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必须要与产业相结合,成为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贤内助,出现金融和产业协同发展的理性局面,从而逐渐走向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
记者:互联网金融脱实向虚了吗?
欧阳日辉:当前,讨论金融脱实向虚的问题正当其时。
当初监管层和业界为什么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不外乎有三点:服务于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希望通过发展互联网金融,打破传统金融“铁板一块”局面,打破传统金融的“高富帅”形象,让金融走进千家万户,以此倒逼金融体制改革,重塑金融生态体系;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
从理论上来讲,互联网金融秉承“平等、自由、开放、协同、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应该可以为金融服务的普惠和共享起到推动作用,也能推动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加快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步伐。但是在现实中也看到很多的所谓互联网金融与我们的初衷相违背。
一些公司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简单地把金融的线下业务放到线上去,特别是一些原来的民间借贷企业把线下的业务放到线上去。这些企业既对互联网不太懂,对金融也缺乏敬畏之心,所以出现了一些“伪互联网金融”对整个行业的污名化的效应,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也扰乱了金融秩序。还有部分上市公司通过购买产品把闲散资金进行有效地运作。
我个人不反对企业理财,但如果说上市公司通过这种理财的方式来赢取他自己的利益,甚至是其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渠道,这样可能有悖上市公司自己的初衷,也有悖于互联网金融的初衷。而且我们发现近年来,很多上市公司在大量收购互联网金融的平台。这些现象应该就是脱实向虚的一些外在表现。
记者:互联网金融怎样做到脱虚向实?结束清理整顿以后,互联网金融应该走向何方?
欧阳日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止脱实向虚。这是对传统金融机构提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了互联网金融,但是是从一个负面的角度提的,用了“高度警惕”这么一个词,把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风险点来提。
行业要想能够得到监管层的支持,必须要走向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一方。互联网金融也面临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传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可能已经要画一个句号了,未来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寻求新的模式,必须不断创新,走向产融结合的路子,让互联网金融真正地深入到产业链里,能够成为产业发展的贤内助。
未来互联网金融会走向何方?我归纳了四个方面:一是以客户为中心发展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即我们所说的普惠金融;二是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研究大数据,发展信息金融;三是创新产融结合的模式,服务实体经济;四是与传统金融机构相合作,从业态上合作,发展伙伴金融的关系。
我认为普惠金融、信息金融、产业金融、伙伴金融是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道路。
记者:您对未来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有何建议?
欧阳日辉: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原来是传统银行做得比较多,传统银行资金链较大,互联网金融资金链小,做融资租赁可能不是他的优势。但是如果与传统银行进行合作,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发展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应该是最能够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一个金融方式,就现有的监管政策来说,供应链金融可能遇到一些额度的限制,但是未来它一定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方向,而且是能够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一个模式。
互联网+众筹融资。众筹融资也是互联网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特别是对双创的发展能够起到很大作用。
网络小贷。即信用融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相结合的网络小贷。通过互联网,可以解决上下游商家的很多融资难题。
互联网保险。目前的互联网保险只是在互联网上卖保险产品,还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保险。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保险应该是根据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风险事件,定制化地设置一些保险产品,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未来的互联网保险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