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让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医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新华医疗最新发布的2016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净利同比下降75%-95%。并购曾是新华医疗给予业绩增长的拯救之手,但显然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收购的四个子公司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部分公司现实收益与承诺业绩存在不小的差距。
业绩持续下滑
新华医疗业绩依然没有走出业绩下滑困境。4月5日,新华医疗发布公告称,2016年公司预计净利出现大幅下滑。业绩预告显示,受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结束、制药企业药物一致性评价和限制使用抗生素等综合因素影响,制药装备业务板块中制药灭菌设备、非PVC大输液全自动生产线、中药制药装备系列和生物制药装备系列需求下降,制药装备业务板块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较大。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影响新华医疗业绩的并购公司未达到业绩承诺。公告中提到,专业评估机构正在对公司并购子公司进行商誉减值测试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公司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预计额度较大。
针对上述两个原因造成的损失占整体损失的比例以及后续如何提升业绩方面,北京商报记者致电新华医疗董秘办公室,但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2015年全国收回药品GMP证书情况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140家药企的144张GMP证书被收回。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全国有药品生产企业7179家,未通过药品GMP认证的达1795家。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到2015年底强制GMP改造已经完成,从理论上来说制药装备受限于新版GMP认证,销量会有一定影响,但具体到某一家公司的下滑量以及造成的损失数额不好说。
曲线未能救国
六年前,新华医疗确定创新、品牌、扩张三大战略,开始走上扩张之路,先后将长春博讯、威士达、远跃药机、成都英德收入囊中。不过,梦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2015年是新华医疗业绩转折点,业绩出现下滑并持续至今。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11-2014年,新华医疗实现净利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7.72%、52.26%、41.86%、40.9%。新华医疗董事长赵毅新曾表示,新华医疗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正是得益于高效推进了资本运营。
不过,这种增长并没能延续。新华医疗2015年净利同比出现下滑,下滑幅度为13.97%,这也是新华医疗近年来首次业绩下滑。新华医疗证券部工作人员曾表示,公司2015年部分板块业绩受行业政策影响较大。同时,公司医疗服务板块加大了对专科医院的投入,新建医院的业务量增长尚需一段时间。不过,这段时间显然不会很短。新华医疗2016年上半年净利同比下滑32%;全年净利下滑约75%-95%。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合伙人赵衡表示,新华医疗并购速度较快,购买较多民营医院,这部分对公司计提损失较大,民营专科医院盈利并不容易。
事实上,业绩不景气也反映在新华医疗子公司的业绩上。2016年半年财报显示,新华医疗三家主要子公司、参股公司业绩并不抢眼。长春博迅实现净利2590万元;上海泰美净利为1280万元;众生医药净利仅为151万元。
并购“消化不良”
并购成为新华医疗发展路上的“双刃剑”。新华医疗曾因频繁收购而屡获资本市场关注,如今又不得不面对收购资产业绩承诺不达标的困扰,这也被认为是新华医疗大举并购后风险的开始。
2012年7月,新华医疗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收购49名自然人合计持有的长春博迅75%股权;2013年2月,新华医疗全资子公司华佗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与何鞠诚、梁景新签署《股份出售及购买协议》,以3.8亿元的价格持有香港威士达医疗60%股份;2013年12月,新华医疗以3.5亿元的价格购买远跃药机90%的股权;2014年4月,新华医疗购买成都英德85%的股权。
收购时,远跃药机和成都英德给出的业绩承诺均较为可观。远跃药机给出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013年不低于4000万元、2014年不低于4500万元、2015年不低于5000万元的承诺;成都英德则承诺2014-2017年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800万元、4280万元、4580万元、4680万元。不过,远跃药机和成都英德在2015年均未完成当初收购时给出的业绩承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华医疗的整体业绩。
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并购的子公司未能达到承诺业绩需要计提相应资产减值损失,这会影响到企业业绩。“并购可能会是改善公司业绩的捷径,但新华医疗并没有考虑到并购资产的成长可持续性。”
近年来,新华医疗收购步伐较快,但对于收购企业有些“消化不良”。收购容易整合难,整合要面对内部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赵衡认为,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当下,新华医疗或将面临并购后整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