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期A股市场,有一个板块在悄然走强。
虽然这个板块的龙头股屡屡被停牌“关照”,虽然这个板块中的个股迄今没有突出的业绩和分配方案,虽然这个板块的龙头股也一直在走马灯似地更换,但这似乎都没有影响到它逆势走强的节奏。
这个板块不是雄安板块,不是军工板块,也不是“一带一路”板块,而是次新银行股。究竟是什么力量在驱使次新银行股成为强势股?
“不死鸟”?
所谓次新银行股,指的是2016年9月之后上市的一批小市值银行股,包括张家港行、江阴银行、吴江银行、常熟银行、无锡银行、杭州银行等上市银行企业。
在一些市场人士的眼里,次新银行股的行情,本来应该在两个多月前就结束了。
3月初,次新银行板块的龙头股张家港行一度停牌自查近3周,复牌之后又大跌四成。次龙头江阴银行也因为有关方面的关注进入震荡。加之雄安概念横空出世占尽市场风头,次新银行股的市场环境可谓急转直下。
但令人意外的是,次新银行股恰恰是在一路停牌自查、龙头股屡屡跌停之际,走出了逆势上行的行情。
事实上,在张家港行3月17日到4月4日停牌期间,次新银行股就已经呈现蠢蠢欲动之势。3月31日,杭州银行早盘涨停,带动一批次新银行股就此走稳。
4月5日,张家港行复盘当天一度跌停,但最后在市场追捧下翻红,创下30.51元历史新高。同一日,和它同获“点名”待遇的江阴银行也是跌停开盘,随后也成功翻红。
同一天,两只次新银行的热门股,盘中振幅都超过10个点,成交合计超过了27亿元。
从4月6日起,张家港行进入了“连绵下跌”,8天跌幅超过40%。但江阴银行则是五连阳,直至4月12日也被“停牌自查”。
江阴银行的停牌也没有改变次新银行股整体的上行势头。4月11日开始,无锡银行、常熟银行前后接过了上涨的“接力棒”。
统计数据显示,从4月11日开始,无锡银行以“大涨小回”的态势不断上行,累计上涨幅度十分惊人。而在5月9日,无锡银行被“停牌自查”的同一天,常熟银行则出现了涨停。
如此“你方唱罢我登场”,次新银行股上涨的“顽强”势头实在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