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华
这几天,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朋友圈,都被“一把勺子”刷屏。在名叫《一分钟就知道你身体好不好》的短视频中,所需的材料只有一把勺子,一个透明袋子,还有随处皆有的灯光。而且号称只需要短短1分钟,就能查出各种不同的病症。(5月9日《钱江晚报》)
舌诊是中医诊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根据舌苔的厚薄、颜色、颗粒形态、气味等来判断病情。不仅中医如此,西医也可以根据舌头和口腔来判断病情,比如当一个人消化不良时,胃内未消化食物所产生的异味就会升至口腔,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胃内酸性物质的反流可导致舌头和口腔黏膜颜色出现变化。由此看来,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舌头和口腔黏膜均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但要说用勺子刮舌就能诊断出某种疾病,则未免过于夸大舌诊的作用。不必医生出来辟谣,相信大多数有生活常识的公众也不会对此信以为真。可问题是,明知不靠谱,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为何还要热传这个视频?且尝试“刮舌诊病”的人仍不在少数呢?
这首先是因为,很多网友不过是抱着好玩的心态来尝试而已,正如类似“反手摸肚脐”等网传游戏一样,图的只是热闹和好玩,没有多少人真把它当成查病的一种手段,更不会真的将1分钟的舌诊与去医院看病做检查相提并论。
但也要看到,舌诊的内容也未必没有说服力,未必没有人半信半疑。这是因为,普通民众只接受浅显的道理,不想深究背后的深奥理论。譬如,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糖含量较高,因此刮舌勺子就有甜味;肾病患者的尿液代谢紊乱,就认为勺子就会带着尿骚味。类似的推断虽然没有逻辑性,甚至极为荒唐,但民众却容易盲目接受,反倒是一些科普文章读来乏味,让人提不起阅读的兴趣。
假如刮舌诊病仅仅是个不被当真的小游戏,没有其他不良影响,类似的刷屏其实也不值得担心。然而,正是这类帖子多了,才构成一定的网络话语环境,形成某种趋势,并对公众的健康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你可以在微信中识破多个健康养生谣言帖,但无法脱离众多类似帖子所形成的氛围,你不相信“刮舌诊病”这套理论,但它又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甚至改变着你。进一步而言,带着娱乐功能的、似是而非的医药健康养生帖子更有欺骗性,因为它们更具传播力,最终所形成的影响,可就不是玩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