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收盘时,融创中国收盘价为20.8元,涨幅超过7%。
就在7月25日,融创刚刚完成了一笔2017年整个香港资本市场最大规模的新股配售。公告显示,融创以 18.33 元港币/股(前一天收盘折价8.8%)的价格,发行新股 2.2 亿股,获得股权融资 40.3 亿元港币,主要目的为优化资本结构,可降低净负债率超过30个百分点,股东权益将显著提升。
在经历了7月25日新股配售的正常股价回调后,融创在此后两天迎来了股价的持续上涨,26、27两天上涨幅度分别达到4.19%、7.33%,充分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于融创未来发展和盈利的看好。
业内人士称,内房股整体被低估的事实近一年来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考虑到下半年才是房企结算的旺季,投资人纷纷看好融创、恒大、碧桂园等重点内房股下半年业绩表现——而这几家内房股,对比其业绩和资产,目前仍处于被低估状态,“值得下手”。
被低估的潜力内房股
近一年来,融创因均衡的城市布局、行业前三的土地储备数量和质量、广为认可的并购声誉、连续多年业绩的快速增长等亮点,让资本市场的认可度不断提升,股价持续上涨。近一年来,融创从4.96港元到如今的20.8港元,整体涨幅超过300%。
即便经过7月26日由于新股配售带来的惯例股价回调,融创在第二天立刻迎来股价回升,再度持续近一年来的上涨势头,充分证明新股配售获得热捧,也证明了市场对融创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的高度认可。
此前,融创中国把握住了2016年行业历史机遇,完成了一线、二线及环一线的优势城市布局。截至目前,融创有超过9600万平米的土地储备,加上新近收购万达文旅的13项目的土地储备,土地储备已经超过1.5亿平米,进入行业前三。按照公开信息,融创2016年销售均价达到20000元/平米,保守计算货值超过2万亿。
而7月25日完成的股权融资,极大地改善了融创的杠杆水平。机构分析称,融创在此之后,优势更加全面:均衡的城市布局、行业前三且高质量的土地储备、无可争辩的把握行业周期能力和拿地能力、并购品牌、产品品质和溢价能力,在加上此次通过配售获得支持其更加稳健发展的长期资本,融创将如虎添翼。
因此,从融创中国所具备的土地、资产、能力优势来看,资本市场当前给予融创的价格仍相对低。花旗银行称,考虑到融创中国收购的万达文旅资产和上半年新的土地购买情况,将融创的目标价从年初13.5港币调整至23.75港币,同时表示中长期看好融创。作为极具潜力的内房股,融创也因此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
拿地能力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近年来,融创把握行业周期和并购能力获得市场广泛认可。虽然每次“并购”动作都让舆论过度关注,但事后证明,这些并购都前瞻性决策,给融创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
进入2016年11月,融创便认为土地越来越贵、风险越来越大,开始在土地公开市场上收缩展现,甚至大大低于一些普遍认为以谨慎著称的同行公司。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信息显示,融创中国在2017年上半年获取土地支出,在全国房企中仅位列27名。
单位:亿元、万平米 |
|||||||
2017年1-6月全国房地产企业土地成交金额TOP30 |
|||||||
排名 |
企业 |
成交总价 |
建筑面积 |
排名 |
企业 |
成交总价 |
建筑面积 |
1 |
碧桂园 |
828 |
2133 |
16 |
金地集团 |
197 |
292 |
2 |
保利地产 |
724 |
1046 |
17 |
旭辉集团 |
181 |
199 |
3 |
龙湖地产 |
609 |
478 |
18 |
中南置地 |
178 |
316 |
4 |
万科 |
598 |
767 |
19 |
世茂房地产 |
151 |
142 |
5 |
中国恒大 |
535 |
1696 |
20 |
美的地产 |
144 |
272 |
6 |
中海地产 |
518 |
496 |
21 |
荣盛发展 |
143 |
442 |
7 |
首开股份 |
491 |
200 |
22 |
金科股份 |
140 |
324 |
8 |
华润置地 |
380 |
540 |
23 |
融信中国 |
138 |
117 |
9 |
中国金茂 |
328 |
208 |
24 |
中粮置地 |
135 |
52 |
10 |
招商蛇口 |
280 |
189 |
25 |
祥生地产 |
132 |
291 |
11 |
新城控股 |
259 |
625 |
26 |
复地集团 |
130 |
100 |
12 |
远洋集团 |
225 |
212 |
27 |
融创中国 |
125 |
257 |
13 |
绿城中国 |
219 |
144 |
28 |
正荣地产 |
124 |
169 |
14 |
中梁地产 |
201 |
584 |
29 |
金辉集团 |
121 |
127 |
15 |
华侨城 |
199 |
181 |
30 |
富力地产 |
119 |
405 |
|
|
|
|
|
|
|
|
表:2017年全国房地产企业土地成交金额Top30
但这并不意味着融创没有获得土地能力,恰恰相反,融创避开高溢价的公开土地市场,运用并购使自己的土地储备超过1.5亿平米,进入行业前三。
一位投资者在雪球上总结:融创并购获取土地的能力,是他最看好融创的关键原因。
2017年的土地成交数据显示,在大部分城市,土地竞拍基本上都是溢价100%以上拿地,土地越来越贵,甚至连安庆、三水、巢湖这些四五线城市,楼面地价也要达到4000元/平米。
反过来看融创,刚刚完成的万达13个文旅项目的收购,其中包含近5000万平方米的可售面积,并且都是位于一二线热点城市的土地,即便加上项目本身负担的贷款,楼面均价也才1200元/平米。相比之下,如果这些土地要在公开市场获取,以均价8000元/平米计算,也需要4000亿的成本,并且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强大的并购能力,正是融创在当前形势下生存并快速发展的一张王牌。
虽然收购万达让融创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部分评级机构对融创的杠杆有所担忧,但资本市场给出真金白银投票,融创股价表现十分抢眼,屡创新高。
来自花旗的研究报告称,融创土地储备的快速增长以及土地质量的提升(既有高利润率的大体量项目,也有低利润率但周转较快的项目,整体更加均衡),将弥补融创短期资本支出的压力。“我们相信融创业绩的高速增长(从2012年至今51%的年复合增长率)主要取决于其对市场的精准判断,而不应该简单地将融创的快速增长和激进、高杠杆联系在一起。”
尤其是在7月25日的股权融资之后,融创获得了长期资金、有效提升了公司的净资产,极大的降低了杠杆,资本结构得到优化。
评级机构对于融创并购的担忧也正在改变,对融创持有正面评级的机构越来越多,包括海通证券、野村证券、兴业证券、第一上海证券、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在内的多家机构,给予融创“买入”、“增持”评级,长期看好融创未来利润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