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金融衍生工具盛行、杠杆甚高、高频交易为少数人所掌握的情况下,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震荡,并非仅是基本面发生了多少变化,更可能是金融市场少数投资者在主导及左右市场预期,通过所谓的金融衍生工具做空做多,大谋其利。对此国内中小投资者不得不谨慎。否则,在市场巨大的震荡过程中,这些极少人可以大获其利,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被严重的掠夺。
最近一二个星期,全球市场出现剧烈的震荡,无论是油价、股市、债券市场等都是如此。有人认为,愈來愈多的迹象表明,全球经济成长放缓、油价重挫至4年低点,商品价格走跌、股市表现疲弱与债券市场利率下滑,很大程度当前各国通货紧缩的风险在增加有关,而且这种风险正在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蔓延。
因此,有国外财经媒体指出,近来全球股市重挫不止的元凶,是投资者对通货紧缩的恐惧!因为,全球央行主要决策者原以为他们在前几年已经成功击退了通货紧缩,但是从欧盟及日本最近发生的情况来看,全球各国有通货紧缩卷土重来的迹象。如果这样,全球各国的经济将步入上个世纪那样的林萧条与日本“失落的二十年”命运。对此,投资者自然会十分紧张离场为上。因此,国际市场各种各样投资品的价格震荡也就不可避免。
当然,更多的分析认为,估计这更多的是与美联储的量宽的政策退出、廉价资本盛宴结束有关。因为,有不少研究表明,如果经济复苏还没有稳固,央行过早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过早加息,也会让正在复苏的经济陷入困境。比如,1930年代出現大萧条,是因曾美联储过早加息的结果;日本央行于2000年及欧洲央行于2011年也犯过同样过早加息的错误。而经典的例子是最近瑞典央行的作法。2010年7月瑞典央行见个人负债偏高,房地产价格节节上升,在通货膨胀只达到1%远没有达至央行的2%目标下,就决定展开加息周期,基准利率由0.25厘加至1年后的2厘。结果是,通货膨胀不仅回落,而且逐步走向通货紧缩,国内失业率上升。最后,瑞典央行不得不再次把基准利率大幅降下来。不过,要举出反向的例子也不少。
这就是说,同一经济现象,不同的人以自己的角度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而且这些解释可以是一个理由,也可以是更多的理由。但是,这些解释是否合理,是否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是否对这些现象有解释力是相当不确定的。
事实上,从最近国际市场各种投资价格剧烈震荡的情况来看,不同人确实是在找出各种的理由,但是这些理只是意见,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给出自己的意见。但是,多数理只是一孔之见。因为,这些理由同样可用来解释前几年美国股市快速飚升。比如,2014年,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没有让美国股市回落,反之持续创历史新高。
其实,对于当前国际市场各种资产价格出现的剧烈震荡,一方面与它的基本面有一定的关系,但重要的是与金融市场的性质及市场投资者的结构有关。因为,投资品的性质,它的价格完全是受市场的预期来决定。而这种预期不仅取决于金融市场条件,而且取决于市场的一些投资者是如何来左右市场预期。不少投资者为了左右市场预期,往往看经济的基本面些许的变化就会大作文章,从而加大预期的变化。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各国政府,还是不同的投资者、金融机构及企业,无不都希望自己能够过度利用现代的金融市场及制度来让自己利益最大,因为就现代金融市场制度来说,往往会让过度使用金融市场者把其收益归自己而把其行为的风险让整个社会来承担。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简单的现象,就是几百年来,为何资本收益率永远会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社会的许多财富为何容易通过金融市场转移到少数人手中?即为何极少数人持有整个社会的绝大多数财富?
特别是现代金融市场越是发达与成熟,金融市场工具越是发达,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盛行、高频交易技术为少数人所利用,那么金融市场财富越是容易为少数人所掠夺。如果说,市场财富规则不是通过公共决策的方式来获得,那么整个社会的财富更是容易为少数人所掠夺。比如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就是如此。
所以说,在当前金融衍生工具盛行、杠杆甚高、高频交易为少数人所掌握的情况下,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震荡,并非仅是基本面发生了多少变化,更可能是金融市场少数投资者在主导及左右市场预期,通过所谓的金融衍生工具做空做多,大谋其利。对此国内中小投资者不得不谨慎。否则,在市场巨大的震荡过程中,这些极少人可以大获其利,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被严重的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