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时政新闻 » 正文

微笑等于快乐?“一切都好”背后心理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09  浏览次数:529
核心提示:法国《费加罗报》报道,相关研究表明,极度乐观和极度悲观都是人类无意识采取的一种自我防卫态度。因此从不沮丧、总是笑容满面地
 法国《费加罗报》报道,相关研究表明,极度乐观和极度悲观都是人类无意识采取的一种自我防卫态度。因此从不沮丧、总是笑容满面地说着“一切都好”的人,背后也许掩藏着令人担忧的心理问题。刻意忽略他人和自己的痛苦是深层心理问题的特征。

  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学家塞尔本·约内斯库教授(Serban Ionescu)认为,固定不变的强烈情绪(极度乐观或者极度悲观)是人类无意识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采取这种态度的人会通过否认和改写事实获得心理平衡。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幻听,把自己不想听到的词听成别的词。

  精神分析学家多纳德·威尼柯特(Donald Winnicott)认为这种极端态度的成因是“假我”的心理机制。这种心理机制通常形成于婴儿时期。当父母没有满足婴儿的需求时,婴儿会认为父母希望他们做出某些反应。于是这些婴儿就会按想像做出他们认为的、符合父母期望的反应,让父母感到自己是合格的父母。由此,这些婴儿早早就形成了在任何状况下都说“一切都好”的习惯。

  这是一种心理问题而非“乐观积极的态度”。极度乐观会给人一种无所不能的错觉,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比如,一名极度乐观的艾滋病患者会在患病初期、不接受治疗或者不采取保护措施就与他人发生性行为。

  研究人员认为许多企业高层和位高权重者可能会出现“一切都好”的心理问题,因为他们会付出所有精力塑造想象中完美的自我形象。一方面,他们没有正确的自我定位;另一方面,他们会努力做事来掩盖“病态的自恋”,由此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