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近两个月来,各地方监管细则关于资金存管“存管银行属地化”限制、禁止P2P债权转让、禁止开展校园贷等政策的出台也显示出P2P行业已进入更深层次的清理整顿阶段。
“关停并转”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通过梳理行业今年的数据能够发现,与2016年之前网贷平台不论是机构数量还是成交规模、贷款余额均高速增长不同,2017年以来,除网贷成交量、贷款余额仍保持上升趋势外,平台数量下降明显,在行业累计成交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的同时,正常运营的平台已从去年末的2448家跌至2090家。
人人贷联合创始人杨一夫表示,自2016年以来,行业监管措施陆续出台,随之开展了网贷行业专项整治行动,这加速了行业“洗牌”,不合规以及不具备长期经营能力的平台正加速退出,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回归良性竞争轨道。
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截至今年7月末,行业内累计出现问题的平台数量达到了3826家,今年前7个月,共有422家平台停业或出现问题。其中,停业平台290家,跑路33家,提现困难71家,28家平台转型。记者粗略测算,累计出现问题的平台数量约占全行业累计平台数量的64.67%。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7月,P2P网贷行业新上线平台分别为4家、1家、6家、2家、6家、13家、7家,共计39家,较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
从数据可以看出,新进者与跑路的平台越来越少,而主动停业的平台则大幅度增加。当然,这一情况的发生,一方面,在行业强监管下,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出台取得显著效果,经营门槛提高,不合规的平台被清除出市场;另一方面,贷款限额的设定与银行资金存管等要求令平台转型压力陡然增加,“关停并转”成为行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
风险犹存 合规仍是发展重点
P2P网贷的高风险除了外部的经济下行风险、法律风险外,更多的是来自内部的道德风险、技术风险和经营风险等。
杨一夫认为,网贷领域饱受争议的两大风险,一个是道德风险,另一个是经营风险。随着监管措施逐渐趋严,新入局者越来越少,现有机构也更加谨慎,道德风险会逐渐减少。但相对来讲,经营风险会上升到一个更重要的位置。
平台单笔借款额度超过规定限额,缺乏对市场、风控、技术的专业化运营,审核、放款标准不严等问题,易导致坏账增加,平台经营风险积聚。
另外,与以往相比,行业综合收益率逐渐回归理性区间,7月份行业平均综合收益率继续保持在10%以下,为9.41%,同比下降84个基点,P2P盈利空间受到挤压,高获客成本与管理费用也令平台经营难以为继。
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近日披露的数据,在62家接入协会的网贷平台中,2016年共有33家盈利,27家亏损,另有两家未披露相关财务信息。
当前,合规仍是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业内目前仍存在不少平台缺乏对行业发展与金融规律的正确认识,借款人过度负债,导致经营风险加大。在以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风险防范为主基调的发展趋势下,持续加强网贷行业的风险防范,引导行业合规稳健发展依旧刻不容缓。
“由于符合网贷行业限额要求的小额信贷周期一般在2至3年,所以这批不太优质的资产在未来一两年内或迎来风险的爆发。部分风控能力不足的平台在未来可能会因为经营风险而被迫退出这个行业。” 对此,杨一夫建议,需要监管引导行业内机构建立有序的行业退出机制,以实现有序出清。
互联网技术助风控实现“闭环”
随着市场的加速“洗牌”,行业集约化的深入,P2P网贷平台未来将出现新一轮竞争,行业竞争秩序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行业需跳出同质化竞争,夯实平台自身优势,增强自身的硬实力。
一直以来,网贷平台都在寻求金融产品收益与安全之间的平衡。在合规框架下,显然安全摆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
完善的风控体系是保障安全的“生命线”,这不仅考验了平台运营团队的资金实力,也不断对其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初期平台规模的竞争到如今比拼风控能力,随着监管政策、市场需求与客户群体的变化,网贷平台风险管理意识将逐渐回归,发力点也将随之发生改变。杨一夫表示:“网贷平台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不断迭代变化现有体系去适应市场需求。”
大数据风控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技术将风控提升至一个更高水平,并通过技术的交互性与迭代性,融合并打通场景,将以往单一的风险管理环节加以整合升级,从获客、决策到运营、催收,形成具有生命周期的风控“闭环”。
简单来说,平台结合业务场景,在收集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寻找并挖掘潜在的优质客户,建立风控评估体系进行信用分析评价以帮助平台进行决策。后期根据场景与数据的变化、升级,追踪客户改变的信用状态,相应调整催收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