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12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高云霄在会上介绍说,河北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该省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中国平均值的七分之一。由于水资源匮乏,近30年来该省累计超采地下水1500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达6.7万平方千米,成为中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2014年,经中国国务院同意,决定在河北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主要任务是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并为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积累经验。
高云霄介绍,试点开展以来,河北3年累计投入244.6亿元,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有效缓解。试点区3年累计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38.7亿立方米。2015年,河北深层地下水位止跌回升,由治理前年均下降1.54米到治理后年均回升0.22米。2016年,河北省浅、深层地下水位回升幅度均大幅增加,浅层水回升0.58米,深层水回升0.7米。
二是地下水超采问题得到控制。河北推广节水小麦170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58万亩,农业用水效率提高了20%。
三是形成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科学规划、确权定价、控管结合、内节外引、综合施策”的治理模式。
高云霄表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作为第三方对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进行了评估,认为河北实现了试点的预期目标。下一步,河北省将构建长效运行机制,推进地下水超采常态化治理,确保2030年该省实现采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