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忽视体育锻炼导致的青少年体质下滑问题却日益凸显,“好日子养不出壮孩子”现象令人担忧。仔细分析,不想锻炼、不愿锻炼、不敢锻炼是导致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三大原因。
所谓不想,就是青少年的业余爱好从“体力型”转到了“脑力型”。倒退几十年,踢毽子、推钢圈、跳房子、捉迷藏是少年儿童的最爱,既锻炼身体,还结交伙伴。现如今,捧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玩游戏成为不少青少年的首选,游戏变成“电子鸦片”,孩子们对体育锻炼“不感冒”甚至敬而远之就不难理解了。
所谓不愿,就是现代生活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变成了“宅男”“宅女”。过去即便不想锻炼,吃饭、上课、上厕所总得动一动吧?现在可好,购物有淘宝、吃饭有外卖、娱乐有网游、手机能听课、宿舍有卫生间,于是乎,“葛优躺”和“宅文化”成了时尚,对“深夜撸串喝大酒、学习娱乐不下床”习以为常。视力下降、体重超标、脂肪肝、血压高……这些中老年疾病早早敲开了年轻人的“命门”。
所谓不敢,主要是对学校而言,体育锻炼、组织春游等户外活动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一旦出现问题,家长不依不饶,上级主管部门追责问责,学校和老师“吃不了兜着走”,确实让人害怕。因此,一些“精明”的学校干脆连学生运动会都取消了,春游更甭想,反正“无过便是功”。这样一来,还能拿出更多时间上文化课,家长“放心”、学校“安心”,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于是,在锻炼身体的问题上,“老年人在奋起,中年人在觉醒,青少年在沉睡”。可孩子们的身体就在这不想、不愿、不敢中变差、变弱了。
健康是“1”,有了“1”,其他的“0”才有意义。能否健康生活,对个人来讲,关乎生命质量和家人幸福,对国家和民族而言,则关乎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当代青少年,正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身体扛不住,如何得了?
让青少年喜欢体育、锻炼身体,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一方面要为学校减压,上级主管部门和家长对校方非失职渎职造成的学生体育锻炼伤害,应给予必要的宽容和理解;另一方面要为学校加压,对主科“挤占”体育课,不按规定组织运动会,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学生身体状况总体欠佳的学校,要严肃问责。此外,还需要让体育锻炼的标准硬起来、考核指标严起来,保证学校有足够的运动场地和设施。同时,丰富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形式,让有意义的事有意思,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运动。
营造青少年爱好体育锻炼的浓厚氛围也很重要。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吸引青少年;依法管理网吧、游戏软件等,限制青少年;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引导青少年。这样才能激发更多孩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让青少年快乐起来,身体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