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今年将完成新版药品目录调整,将有约500种药品新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人民视觉
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
——摘自十九大报告
“这两年,‘看病难’的问题解决得挺好。”说话的人叫丁振喜,68岁,退休前是山西运城市盐湖区的小学老师,全家年收入10多万元,在当地算中等。
丁振喜的老伴吉淑玲患有高血压,以前最怕有突发状况,心梗脑梗。“如今社区的家庭医生和我签了约,每三个月上门查血压、血糖。社区每年还安排免费做一次体检,身体咋样心里有底。得了急病也不怕,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来安排直接住院,再不用排队了。”吉淑玲说。
医疗费用整体上也在减少。今年7月,吉淑玲因高血压引起头晕,在基层医院住院10天,医保报销90%,自己每天仅付不到100元。“几年前住院,还只报销70%多,这一点我们很满意!”
住院费用是少了,但说起家里的药品花费,老两口顿了顿。
“负担还是挺重。”老丁说,“我们这里只有县级及以上医院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才能报销药费,也不多,每人每月给报50元。在乡镇小医院确诊的,就拿不到这钱。现在专家经常下基层问诊,他们能确诊的慢性病,就别折腾患病老人跑去上级医院了。”
“再就是药费报销比例。希望慢性病药品这块,也能适当提高报销比例。我老伴倒是拿到了50元药品报销费,但她每月得吃好几种降压药,一年下来,自付药费接近5000元。现在患病的老人多了,大部分靠吃药,住院的少,降低药费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丁振喜说。
“3年前我胯关节坏死,在区里动的手术,医药费共花去4.3万元,按85%的报销比例,我本来只需自付6000多元,但实际承担了1万多元。”老丁一打听,原来是治病使用的药有几种不在报销范围内。“一些进口药、特殊药不报销,种类还挺多的,要是得了大病,心里还有点慌。”
“所以最好不得病,多听医生建议,健健康康的多好!家庭医生就经常跟我讲,要少吃盐、少吃油。”吉淑玲说,社区每月开展卫生知识宣讲,她每次都去听。
说起对改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的期待,丁振喜还惦记着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全科医生。”丁振喜说,“在我们这儿,我认识5位家庭医生,只有2位是全科医生,他们懂得更多,技术更全面。其他3位,只对某一方面的病比较在行。家庭医生应该得到更多全科培训,让老百姓身边的全科医生越来越多。”
“第二件事是异地结算。我儿子在上海打工,一盒感冒药,在运城卖10元,在上海要卖30元,医药费负担也不轻。听说山西开通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上海包不包括在内?报销比例和在本地是不是一样?光买药品给不给报销?这些政策太细了,我搞不清楚,我儿子也没搞清楚,真希望有人能给我们讲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