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如何布局高质量发展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中国经济年报:GDP首破80万亿元,增速6.9%,实现2010年来首次回升。十几天里,全国31个省份也陆续公布了其一年来的经济数据。观察各省份的数据,“状元”广东、“榜眼”江苏两省携手迈上8万亿GDP台阶,而从增速角度看,我国西部地区延续了2016年的势头持续领跑。客观上,这些“细分”的经济数据让中国的经济年报更为“立体”。另外,随着天津、内蒙古主动“挤水分”,各省份的GDP数据变得更加“有看头”。
速
中西部省份GDP增速名列前茅
众所周知,如果根据GDP总量画一张中国地图,一定是一张“南高北低”的情景。而2017年的增速,同样显示出这样的趋势。
根据统计,全国31个省份中,只有8个省份去年GDP增速低于全国GDP增速,其中就包括了京津冀以及东北三省。其中,天津的GDP下跌趋势最为明显,仅为3.6%,和甘肃省一并排名最末位。
提起天津的GDP,其在1月还未过半的时候就曾占据舆论热点。不过,其来由并不让人欣喜:天津滨海新区将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调整为6654亿元,调整后,天津滨海新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减少约三分之一,同比则出现负增长。
虽然天津当地统计局称更改统计口径对经济数据没有影响,但是客观上主动“挤水分”后,其经济增速从2016年的9%折损过半跌至2017年的3.6%。
同样是北方省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天津类似,1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自曝家丑”:自治区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空转,应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基数也相应核减。虽然当地统计部门同样在官网贴出声明称该举动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太大影响,但数据显示,其2017年增速比上一年下跌3.2个百分点,仅为4%。
反观前两年就曝出经济数据造假主动“挤水分”的辽宁,去年迎来了“翻身之战”。数据显示,2017年辽宁省GDP增速4.2%,实现了由负转正,并且这个逆转的幅度十分可观达到6.7个百分点,是自2015年“挤水分”以来的最好成绩。辽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单向回落的状况发生了趋势性改变。”
将增速视角放在全国范围,名列前茅的绝大多数省份仍然地处中西部。按照增速排名,贵州、西藏、云南夺得前三名,其中贵州和西藏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率,分别为10.2%、10%。
西部地区速度抢眼和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脱不开关系。有专家曾指出,相较于东部,中西部地区经济数据基数相对小,近些年承接了多项产业转移,并且得到国家政策倾斜,这些因素都会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
量
江苏、上海实现“整数突破”
2017年全国GDP总量首次站上80万亿台阶,具体到省份,江苏同样在这一年实现了突破:首次超过8万亿大关,排名GDP总量第二。它的前方,是稳坐头把交椅的广东,逼近9万亿大关。
提到绝对值,西部地区由于存量较少便占不上太多“便宜”。GDP总量前十位的排名实际上和2016年并没有发生改变,除了广东、江苏,随后依次为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和福建。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长江经济带上东西两端的三个节点省市:四川、重庆和上海。
首先,虽然重庆去年的经济增速没能保持两位数,但其还是以9.3%的成绩位居增速第四,势头依然强劲。另外其经济总量也不容小觑,今年的数据已经超越天津,攀升至近两万亿。
再来看四川,天府之国2017年的成绩喜人,实现了总量、速度双高。经济总量位列第六的情况下,其增速较上一年回升0.4个百分点,以8.1%的成绩进入增速前十名。
而长江入海口的上海,经济中心的地位不是白叫的。其经济总量紧随福建省,进入3万亿元大关,同江苏一样在去年实现了整数突破,成为中国第一个跨过3万亿门槛的城市。
提到经济数据的绝对值,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虽然屡见省份主动“挤水分”,但却未见中国经济数据因之调整。那么各地数据不实会不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数据?开头所提“进入80万亿”大关还是否可信?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的回答是,地方数据作假不影响中国数据真实。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范子英告诉记者,简单而言可以理解为这两组数据目前是由两班人马统计而出的。目前国家对于GDP 的核算遵循“分级核算、下管一级”的原则,使用的是国家、省、市、县的四级核算。“也就是说,国家统计国家的,地方统计地方的。因此地方数据核减,不会影响中国经济数据。”
国家统计局18日召开的发布会上,宁吉喆曾坦言中国各省份的GDP总量加总后总会超过该局公布的中国GDP总量。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现状,同样与核算体制有关。“由于核算体系不一样,省与省之间会经常出现没有去除投入产出因素的重复核算问题。此外,一些由于生产主体的注册地和生产活动发生地不一致等问题,同样也会造成经济数据的重复统计。”范子英坦言,除此之外也无法排除地方主官运用行政手段人为干预数据的可能。
质
高质量与高增速并不矛盾
站在总结2017年的时间点上,不由得便会展望2018年。在中国经济增速反弹的情况下,记者却发现,全国几乎所有省份都调低或维持了上一年的预设经济增速目标。
其中,即便是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速的贵州和西藏,两省份也均把2018年的目标锁定在“10%左右”,这一两位数增速的下限。而反观2017年的目标,西藏定的是“11%以上”,贵州并没有“左右”二字。
究其内在原因,记者发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了近期各省份两会上的高频词。
用更为典型的天津为例,其去年的经济增速处在全国末位,对2018年增速目标调减的幅度也最大:调减3个百分点至5%。
天津市统计局局长武军定坦言:“经济增速掉下来,首先是天津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所致。”1月初召开的天津市经济工作会上,将2018年定义为历史性窗口期。“对天津来说,2018年是实现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生死攸关的一年。”
记者注意到,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随着持续几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地已经体现出了调结构过程所带来的“阵痛”。几个要素和表述的对撞,在客观上给人以“高质量一定要降增速”的印象。
对此,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严肃地对记者澄清:“高质量和高增速是绝不矛盾的。”当我们处于一个粗犷发展阶段时,人口红利、技术门槛低,会引得一些用资源换增长的产业、项目发展。那么注重发展质量的同时,我们的产业还没有实现升级的情况下,势必会丧失掉一些机会、项目。“但这不意味着高质量就是打击增速的原因。”采访中,杨志勇用深圳作为典型向记者举例。
数据显示,深圳市作为目前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2017年GDP总量超过2.2万亿,增速高达8.8%。更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深圳二三产业的比例达到41.5:58.4;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占GDP比重4.1%;实际使用外资74亿美元、增长10%。
衡量经济发展质量高低,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曾刊文总结有五大特征:第三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加;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加;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加;结构优化;包容性、普惠式增长。
用上述标准衡量,深圳市无疑实现了增速、质量双高。
实际上,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目前年轻人的比例居全国城市首位,其占尽了高质量的先机。那么全国来看,是否有经历过阵痛,质量由低转高的典型呢?记者发现了山西省的特别之处:31个省份中,只有山西一个省将2018年经济增速目标调高,为6.5%。作为曾经的能源大省,其增长步伐愈发“轻盈”。
1月23日,山西召开2017年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会上指出,2017年实现7%的增速是自2014年以来首次步入合理区间。处于低谷期的山西,2015年经济增速也曾遭遇滑坡。但两年后,作为能源大省,山西省2017年传统产业高端化步伐不断加快,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加快,“非煤产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动力”。
山西的可喜转变似乎是中国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过去5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1%,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2.2%提高到57.5%。据估算,新动能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按照杨志勇所持理论,高质量发展摒弃了“透支”式的经济增长,因而后劲十足。经历过阵痛后若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高增速将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