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坚持生态绿色引领 守护武昌半城山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26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张毅  浏览次数:426
核心提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拥有17.9公里的长江岸线和8座山体、8个湖泊,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拥有17.9公里的长江岸线和8座山体、8个湖泊,山体及水域面积共50.3平方公里,占武昌行政区划总面积的47%,可谓是“半城山水”。守护好这大自然的恩赐,保护好生态环境,造福于民,是武昌区委、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实施铁拳治污,保护饮用水水源安全

  武昌区坚决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长江武昌段安全。围绕武汉市长江主轴建设,通过强力治污及深化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共抓大保护工作实施。

  深入开展长江武昌段岸线16个市政排口调查、清理、整治工作,全年昼夜执法巡查,关闭了全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全部排口。

  同时全力推进平湖门、余家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制定《整治工作方案》和《长效管理机制》,落实长效管理制度,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严防污染事故发生。克难攻坚,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余家头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综合整治,取缔及搬迁码头11个、砂场9个,得到国家相关部委高度肯定。采取抓铁有痕的果断措施,协调武汉良久商贸有限公司码头彻底移出平湖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多渠道协调武船重工码头搬迁,一方面到企业上门协调,送达加快推进搬迁联系函,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向中船重工等央企主管单位汇报,实现高位沟通,加快搬迁进度。经过不断努力,武船公务船码头已于2017年10月全部搬迁完毕,并正加快推进其他码头按期搬迁。

  对余家头、平湖门二级水源保护区内使用码头的8家单位下达环境监察意见书及码头关闭行政文书,并积极协调寻求其上级主管部门支持,要求加快各自所属单位码头搬迁或关闭整改工作,同时在整改期间按照规范制定应急预案,强化制度防范,确保水源安全。目前,南华高速、小五站、武汉市汽车轮渡管理所二号码头已彻底关闭,其他码头均已采取了自行停用或封闭措施。

  武昌区环保局还联合区水务局,完善了平湖门、余家头两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界碑、指示牌、交通警示牌、宣传牌等标识安装工作。两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安全隐患基本消除,连续多年实现水质100%达标。

  落实“河湖长”制,提升湖泊水质

  武昌区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要求,深入推进“四水共治”,近年来不断提升辖区水环境质量,打造武昌区人水和谐的河湖生态品牌。

  一是推动“一湖一品”,彰显武昌区湖泊治理特色。通过分析水情,及早谋划,结合近期颁布实施的《湖北省河湖长制“一河(湖)一策方案编制技术要求(试行)”》,组织开展全区水生态修复、打造“一湖一品”工作。在解决好水环境基本问题的同时,积极谋划塑造滨水景观,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水环境治理和景观设计公司组成联合团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高起点明确湖泊定位,实施“一湖一品”,打造一流湖泊景观,确保群众能够“看水、亲水、嬉水、乐水”。

  二是落实资金保障,推进河湖治理。2013年起,投资500万元启动内沙湖和四美塘水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内沙湖水质从劣Ⅴ类水质逐渐提升到Ⅲ类,四美塘水质从Ⅴ类~Ⅳ类之间提升到Ⅲ类。治理后每年保持投入力度,确保水质不反弹。如今,这些污湖臭塘变成了风景宜人的城中水生态公园,受到周边群众广泛称赞。2017年,积极应用示范经验,列支河湖治理资金2474余万元,用于辖区内湖泊及黑臭水体生态治理工作。经过一年不懈努力,去年年底,紫阳湖、都司湖均已实现水质明显改善达到Ⅳ类水质的目标。通过强力推进,武昌夹套河、杨园沿江明渠完成黑臭水体整治,巡司河整治取得积极进展。

  新年伊始,武昌区委、区政府就开始专题谋划,积极探索“大湖+”发展模式,力争通过持续发力不断改善全区湖泊水环境,并依托沙湖、紫阳湖等打造现代滨湖主题功能区,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

  加强巡查督办,大力改善空气质量

  改善空气质量同样是提高辖区居民环境满意度的重要工作目标,为此,武昌区制定了《2017年拥抱蓝天行动方案》,召开全区动员大会,明确责任,强化落实。区大气办组织两个巡查专班每天坚持巡查督办,不断查找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全年共下达大气污染问题督办事项112件、转办件6件,做到件件有落实,力争取得实效。

  区城管委及各街道以最大力度实施清洒保洁,遏制道路扬尘,给市民洁净出行环境;区环保局、区城管委联合引进高程喷雾洒水车辆,指导拆迁工地实施水雾压尘,有力提升拆迁工地扬尘压降力度;区建委安装工地扬尘污染在线监控系统16套,在全市首创工地喷淋与监控系统智能联动,不断提高工地扬尘防控水平;区交通大队积极开展机动车尾气执法监管,在全市率先完成淘汰黄标车1050台的任务。

  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汽修行业污染顽疾,区政府专题研究制定《武昌区汽修行业喷涂污染专项整治方案》,组织多部门联动,重点对丁字桥、巡司河路段74户小汽修进行为期3个月的拉网式集中整治,对违法污染行为运用新《环保法》严管重罚,查封扣押设备,严格按照《四个配套办法》实施处罚。对群众多次投诉的沿江船舶修造企业露天喷砂及涂装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对其中一家顶风违法的船厂经公开听证后处以20万顶格处罚。此外,通过24小时不间断巡查监控,形成执法高压,迫使这些企业均已开始选址搬迁。

  2017年,武昌区环境空气优良率同比增加6.3% ,PM10和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4.5%和10.9% ,超额完成改善空气质量五年工作目标。

  全力攻坚克难,整改突出环境问题

  武昌区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为确保整改工作按期完成,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委书记多次专题研究强力推进,对重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每周主持召开调度会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分管负责同志分工协作,及时调度督办,通过压实整改责任,加大整改攻坚力度,主打提前量和完成质量硬仗。区整治工作专班狠抓落实,按要求列出问题清单,坚持整改进展每日一通报,重大项目每周一调度,难点问题每事一沟通,确保按时销号。各主责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严格对标,一事一策,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反馈意见整改。全区主动认领41项共性整改任务,2017年超额完成32项整改销号。

  为解决群众反应的环境问题疑难积案,武昌区创新成立了环保调解工作室,解决了大量群众最关心、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受到一致好评。

  滨江滨湖、依山傍水,是大自然对武昌人民的厚爱。守土有责,保护好这片青山碧水蓝天,武昌责无旁贷。武昌区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抓紧抓好环境保护这项政治任务与民生工程,努力使武昌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