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时政新闻 » 正文

遵循卫生健康规律 全面落实健康扶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06  来源: 新华网  浏览次数:487
核心提示:4月7日世界卫生日即将到来,4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在新华网举办世界卫生日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国
 4月7日世界卫生日即将到来,4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在新华网举办世界卫生日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并取得决定性进展。其中,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被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硬骨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务司副司长刘魁(左)、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右)进行主题讨论 新华网 杨锘摄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务司副司长刘魁在现场发言中表示,因病致贫、返贫是导致农村人口贫困最突出的原因之一。2013年,我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返贫的比例为42.2%,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是整个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患病的农村贫困人口中青壮年占比较高,他们基本上都是家庭主要劳动力,患病不但要发生治疗费用,还会因为丧失劳动能力而直接影响创收,使家庭陷入贫病交加境地。另外,医学规律也决定了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硬骨头”,需要我们久久为功、坚持不懈。

  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采取了哪些破解办法呢?刘魁表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遵循卫生健康规律,统筹谋划、靶向施策,加快推进全国健康扶贫工作进展。首先是摸清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在此基础上,专门开发了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将病患的个人身份、患病病种、救治医疗机构、治疗过程和效果、诊疗费用和报销等详细情况纳入管理。截至目前,纳入动态管理系统救治对象有816万人。

  其次是开展分类救治、减轻就医负担。对一次性能治愈的部分大病,组织力量开展集中救治;对需要长期治疗和逐步康复的疾病,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科学用药,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

  截至2017年底,已经分类救治420多万贫困患者,正在建立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兜底保障机制。综合多种举措,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显示,2017年贫困人口个人自付比例已经显著下降到了20%左右。下一步,中央财政还将安排专项资金来引导各地全面建立贫困人口医疗兜底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保障水平,构建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

  第三,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方便群众看病。全面提升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基层医疗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城市大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大力实施面向贫困地区的各种医学人才培养工作。

  最后,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强疾病防控和健康促进。积极推动关口前移,更加重视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保障,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让贫困地区群众少生病,力争从源头上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要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要做好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围绕这两个目标,主要开展了三项工作:让贫困地区的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

  首先,围绕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主要是建好贫困地区群众能够就近就医。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现代化手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迅速下沉,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

  第二,抓好让贫困地区老百姓“看得好病”,主要是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硬件设施和设备建设的同时,从2005年开始持续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组织东部沿海地区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西部地区医疗机构。2015年,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医院工作,每年有超过7000名城市三级医院临床和管理专家派驻到贫困县县级医院,按照“一帮一”的模式开展精准扶贫。2016年起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派出的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医技、管理人员,目前已派出11个省800余位专家进藏、入疆。

  第三,解决“看得起病”,核心是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在贫困地区充分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大病保险等相关政策,发挥财政兜底保障作用,鼓励社会慈善捐助。

  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进一步加大支援力度,特别是补齐“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短板。另一方面,在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扩大大病救治的病种范围。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在2018全国两会上带来了“关于建立嵌合型医联体 切实解决民族地区骨干医生匮乏问题”的建议,他提出这一建议旨在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建设在民族地区具体落地,核心是要把三级医院医疗人才和资源嵌入到民族地区的县级医院,实行统一的资源调配,实现优质资源下沉,让大医院去带动民族地区二级医院的发展。

  李为民表示,华西医院作为国家布点在西部地区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将进一步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构建医联体,把优质资源辐射到民族地区,带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的医疗事业发展。

  华西医院构建了五种医联体:第一,紧密型集团式的医联体;第二,托管型的医联体;第三,以跨区域的专科联盟为主的专科联盟;第四是远程网络为载体的远程网络联盟;第五是同成都的社区建立医院联盟。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