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押危机催生并购需求
“各位,手头有没有好的项目可以介绍一下?”在深圳一家风投机构的会议室里,周军(化名)对在座的一众圈内好友说到。他最近接到几位客户的委托,要其尽快帮忙找到合适的并购重组标的。
作为一家中型券商的高层,周军坦言,几位客户要么是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要么是实控人,目前或多或少都面临股票质押爆仓危机,“一旦股价情形不对,有项目在手就可立即展开并购重组。”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随着越来越多个股的股价创下年内新低,几乎“无股不押”的A股市场正面临越来越大的质押爆仓危机。记者梳理发现,仅6月以来,就有东方海洋、联建光电、中南文化、睿康股份、步森股份、西陇科学、邦讯技术、锦富技术等10余家上市公司发布控股股东或实控人质押股份面临平仓风险的公告。另据Choice数据统计显示,目前A股累计股权质押市值已达5.5万亿元,其中触及预警线、平仓线的涉险金额预估超过9000亿元。
越来越多股权质押可能爆仓,已紧急催生出一批并购重组需求。“股价大跌情况下,只有好的项目才是真正的‘救命稻草’,欢迎大家多多介绍。”周军对众人表示。
深圳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指出,上市公司一旦要并购重组,股票就可以停牌。一方面,这能赢得一定的时间,便于质押股东寻找和补充质押物,或者等待二级市场行情好转;另一方面,并购重组消息放出后,当股票复牌,一定程度上也能刺激股价上涨,从而避免爆仓。
PE/VC机构闻风而动
一部分PE/VC机构已嗅到其中商机,推介项目的热情十分高涨。
“今天我来参加这次闭门交流会,就是为了介绍一下手头的几个项目。”在周军发完言后,担任深圳某股权投资机构总经理的冯远(化名)对其直言。他此前投资了几家新能源方向的公司,现在孵化得差不多了,想找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看能否促成并购。
冯远告诉记者,包括他在内的很多同行,最近跑项目交流会都非常积极,“现在募资难叠加退出难,大家都想趁机促成几单并购,好缓解压力。”
事实也是如此,除了冯远,参会的其他数家PE/VC机构也十分“卖力”地推介着手中的项目,既有当下十分火热的芯片领域企业,也有长期受追捧的互联网方向公司。
业内人士介绍,股权投资的退出路径主要分IPO、并购和回购三种,其中IPO是退出收益最高的渠道。但今年以来,IPO退出难度加大,新股上市后股价表现也不如以往,导致不少机构将重心放在了并购退出上。
据私募通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案例数量达491笔,其中IPO退出案例数为162笔,同比下降32.8%;而并购市场活跃度则小幅回暖,共完成交易644起,同比上升4.55%。
“越是股价下跌之际,就越是并购重组需求高涨之时,尤其是股权质押比例较高的公司。”另一位参会的风投人士透露,自己公司正在梳理一份“股权质押客户名单”,“首选是跟我们所投公司行业相关的上市公司,梳理他们的股权质押比例情况,再结合其盈利能力、资金储备等状况划分等级,并随时关注其二级市场股价情况,到合适时机就主动上门推销项目。”
产业协同仍是操作主线
虽然并购重组标的“买卖”双方都需求较高,但最终能完成的还是少数。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已有近80家公司宣布终止筹划重组事项。而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完成的并购案例只有不到20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约四成。
“今年并购重组监管持续从严。”上述私募负责人认为,监管的导向非常明显,就是规范和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对促进行业整合、产业升级的并购重组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功能。
这一点也正成为越来越多市场人士的共识。周军在向一众好友“讨要”项目的时候就明确指出,最好是能跟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产生协同效应、盈利能力不错且管理团队靠谱的项目。
多位PE/VC机构在推介项目时也明确指出,希望找跟项目所处行业相关的上市公司。“老周,你可得确定你的客户是真心想并购。千万别只是为了度过眼前爆仓危机的应急之策,否则害大家白忙活一场!”冯远笑着告诫周军。
去年以来,上市公司跨界整合式并购重组的难度明显加大,但产业整合式相对容易不少,这也导致股权投资机构纷纷改变策略,在寻找上市公司过程中,更看重公司的产业整合能力。
对于不少股权质押面临爆仓的大股东来说,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纯粹为炒作股价的并购重组将面临较高的失败风险。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宣布重组失败,而后股价大幅下挫导致大股东或实控人质押股份触及平仓线,就是最好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