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急诊人次较上年减少11.9%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据市卫计委主任雷海潮介绍,北京市开展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居民到基层看病的意愿有所提高。
“特别是近一年来,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累计达到80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净增1200万人次,增长了16.1%,增幅居全国第一位,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增加30%左右;同时三级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较上一年减少11.9%,二级医院基本持平。”雷海潮说。
此外,大医院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的动力明显增加,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到大医院进修约3700人次,大医院派专家到基层约2.3万人次,同期增加约10%。
各区至少启动1个紧密型医联体试点
雷海潮介绍,下一步,市卫计委将结合委员建议,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今年各区至少启动1个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内部治理机制研究,探索实施紧密型医联体医保总额预付改革,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发展。
据雷海潮介绍,市卫计委今年办理政协提案111件,其中需要协商办理的涉及分级诊疗的提案8件,共提出建议39条。其中,副市长卢彦领衔答复一件提案。
市卫计委答复意见认为,各位委员的建议质量很高,市卫计委以分级诊疗提案协商议题为契机,深入推进我市分级诊疗工作,提出的39条建议中37条完全采纳,2条部分采纳。
记者注意到,这39条建议涉及加强和完善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公立医院改革及财政支持政策等9个方面。
雷海潮表示,市卫计委还将会同财政、人力社保等部门,研究制定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方面政策,促进医联体建设。此外,市卫计委还将继续推动医联体内大医院医生下基层,且不需要办理“多点执业”手续,只要医联体内医院向所在区卫生计生委备案即可。医联体内二、三级医院预约号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到2020年实现按需定向转诊预约。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下一步还将明确医联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其中,区属三、二、一级医院由各区进行功能定位。市属、央属等三级医院,在医联体内主要负责提供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弱化一般门诊服务,强化住院服务,并承担人才培养、医学科研等任务。各区根据医联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分级诊疗中承担的职能,进行任务区分和功能定位,并开展相应的医疗服务工作。
■ 专家建议
应改革医务人员薪酬结构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广大医务人员是主体。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协商会上,多名委员建议,要在新的医院运营体系下,改革医务人员薪酬结构,增加医务人员收入。
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院长魏永祥认为,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制度存在“低水平”“经济挂钩”“不透明”等诸多弊端,建立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薪酬制度,不仅本身是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其他医改重点的重要支撑。
他建议,公共财政要补偿二、三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工资,同时提高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支出所占比重,提高医务人员整体薪酬水平,从而形成符合医务人员工作性质和特点的薪酬结构。
农工党北京市委常委、煤炭总医院副院长张斌也建议,要建立基于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标准的岗位管理、职称评定晋升、财政补偿与薪酬分配制度,加强社区医生规范化培训,探索社区卫生人员与三级医院的正常交流、提升机制。
“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使社区医务人员无后顾之忧,从长远发展规划,从而保持社区医疗技术水平。”张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