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978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改革起始,到2018年为40年,其间中国经历的巨大变化是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罕见的。而在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的1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种变化更显突出。改革开放成就最突出地表现为民生的普遍改善。即在经济高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整体提高的过程中,政府也实施了大规模的农村扶贫规划,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并在推动城乡就业扩大的同时,加强了劳动力市场规制,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护机制,为劳动力市场上的脆弱群体提供了基本安全网。这些无可争辩的事实表明,40年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包容式的。但是,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速度快慢不一,社会保护得到改善的程度也有差别,表现为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和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都构成不容回避的政策挑战。
在《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一书中,蔡昉从经济与历史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做出判断,揭示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立足于在人口红利、扶贫、农业等方面的长期专业研究,蔡昉提出了中国应当从依靠人口红利向获得改革红利转变的思路,探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实现向高收入阶段过渡的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表示,《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写得既通俗,又深入,令人启发。蔡昉同志利用他的优势,在人口红利、扶贫、农业等方面展开深入的论述,无论是论述上、深刻程度上、这是一本比较全面的经济学领域书籍,对当今中国发展作客观的描述与阐释,使中国发展更具象呈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表示,蔡昉教授的《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这本书是纯学术方面的学理性比较强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书中提到的中国经济渐进式的没有总体蓝图规划的起步与中国农村的改革进程是不谋而合的。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从三个方面谈了对新书《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的体会。一是全书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但又保有深刻的学理性,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学术积淀;二是全书严谨、规范。该书是在规范的经济实证研究方法、规范的逻辑、规范的框架和范式的基础上诠释中国改革开放;三是全书着重讲述中国经济当前的问题和未来面临的挑战,与一些就事论事谈中国经济的读物相比更具深度和实用性。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也都对本书及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做出了高度评价。黄群慧所长表示,蔡昉院长在《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一书把很多难处理的矛盾和问题处理得非常好。黄益平院长认为,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2008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年,这主要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这代人,是全新的一代,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