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1年建厂至今,历经近半个世纪的磨砺与锤炼,老牌制药企业扬子江药业从一家制药小作坊成长为国内医药行业领头羊。2017年,扬子江的产值、销售同比增长均超过18%,利税更是连续2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工信部过去三年公布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上,扬子江连年斩获冠军。
国内市场地位的奠定,并未让扬子江停止超越自己的脚步。在强敌林立的国际赛场中站稳脚跟,做“中国最强、世界一流的制药企业”,是徐镜人给集团定下的新目标。
扬子江药业集团全貌
两条腿走路力推国际化
“扬子江制剂起家,在出口品类上没有选择相对简单的原料药,而是选择了复杂的制剂和中成药。”扬子江药业集团国际事业部总监余瑛说。
余瑛介绍,制剂和中成药在海外注册与销售准入门槛都远高于原料药。而且,制剂在海外市场销售,价格竞争也非常激烈,不仅要面对印度、以色列等国仿制药企业的竞争,还有来自国内专门做外贸加工的厂家的冲击。
为此,国内药品出口结构,一直是原料药占主导。以2017年上半年西药类产品贸易为例,原料药出口额占比高达82%。
这决定了扬子江药业早期的海外市场探索异常艰难。
“很长一段时间,制剂在海外的注册无从下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扬子江药业集团国际事业部部长谢鹂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多年前2个产品在东盟国家注册的曲折:最开始公司按照现成处方工艺、质量标准准备注册资料,但在审评过程中,由于菲律宾当地相关标准和要求不断变化,公司先后补充质量控制项目、重新准备临床资料、补充原料药相关注册资料等。最终,从递交注册文件到获得注册证书,前后花了8年时间。
“在获得准入消息的时候,我们既激动又难过。”谢鹂说,8年时间里,不论是药政法规、竞争对手还是销售渠道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意味着终于拿到证书的药品市场优势不复存在,回报相对较低。
谢鹂于2000年初就加入了国际事业部,团队多次经历这样的案例,迷茫过,怀疑过,也有不少人离开。
“一时的困难与挫折只能吓跑心志不坚的人,核心人员一直在坚持。”谢鹂说,在摸索过程中,团队也越发坚信只有合法、合规、基础夯实,国际化之路才能经得起考验。目前扬子江药业已有78个中西药制剂出口至欧洲、亚洲、南美洲和非洲22个国家及地区,4个化学药已经开始了在欧、美、澳的注册工作。
以中药国际化为例,据了解,目前集团旗下的银杏叶片、胃苏颗粒、荜铃胃痛颗粒等10个中药品种已出口至俄罗斯、新加坡等地;百乐眠等品种在泰国注册成功,即将上市销售。
“中药因其独特性,单纯靠贸易不行,必须在文化宣传上花功夫。”谢鹂说,未来扬子江将加大文化宣传、经验分享、案例指导、病患教育等学术推广活动,推动中药国际化进程,以泰国等地的经验带动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注册销售。
与此同时,国际化思路也在不断转换。
“正视用现有文号在海外注册的难度,也考虑到国内药政的变化及全球制药标准统一的趋势,扬子江近年来开始‘两条腿走路’。”余瑛说,之前的国际化主要聚焦自有产品在海外注册销售,在此基础上,新模式侧重购买、合作开发、共同申报新产品。具体来说,即通过购买欧洲上市许可、在欧洲美国自主申报MA/ANDA、接受欧美委托加工、在澳大利亚TGA注册销售以及进口产品及技术合作等途径,加速集团国际化发展战略,实现弯道超车。
余瑛透露,扬子江正计划在美国设分公司,建立当地注册申报联络人团队,并聘用优秀的科学家和管理人才,匹配今后的国际化战略。
从标准出发掌握话语权
向国际先进的质量标准看齐是扬子江药业走出去的重要秘诀。
长期以来,扬子江致力于按照美国FDA和欧盟GMP的实施标准,对生产环节进行设计和把关,打造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控制标准。目前,集团已有4个生产车间通过欧盟GMP认证。按照计划,2020年所有车间需达到原研药生产水平。
“引入国际顶尖标准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产品出口需要,更是为了保障质量安全。”徐镜人表示。
各个环节的更新换代,执行起来,意味着巨大的人力和资金投入。
“就连制药用水,欧洲、东盟及美国等各大海外市场的标准都不一样。”集团子公司海慈生物国际化项目验证专员黄波说,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推进原料药出口,公司通过查阅不同市场的药典,并在多套标准中选取最严的标准,对制药车间的纯化水系统进行改造。
在药品国际化方面,扬子江也从推动标准国际化入手。
以中药为例,掌握中药质量标准体系话语权,推动中药标准国际化是扬子江药业发展中医药产业的规划之一。
扬子江药业集团中药研究院北京中药所所长相婷认为,要让欧美接受中药,需要对中药产品的物质作用基础、作用机理、疗效进行客观评价,并保障产品疗效与质量稳定均一。
而药材又是中成药的源头和基础。扬子江药业选择从中药材出发,着手建立国际化的标准体系。
相婷介绍,2010年,扬子江药业和欧洲药典委员会建立联系,确定了蓼大青叶、水红花子、虎杖、鱼腥草、泽兰的欧洲药典植物专论的研究工作,通过历时7年的研究,先后建立了5个品种的质量标准,并成功录入欧洲药典植物专论。
其中的艰辛自不待言。相婷说,更严峻的考验是,欧洲药典的要求颇为严苛,如果完全按照标准来,很可能对国内中药出口造成壁垒。为此,扬子江从产业端出发,遵循欧洲药典制定标准的指南和方式,并结合中国国内药材的实际情况,与欧洲药典委员会不断沟通磨合,期间团队成员连续加班、放弃节假日已是家常便饭。
相婷表示,扬子江药业目前还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标准化项目,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制定一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以质量为坚实后盾
不论是国内市场的领先,还是国际市场的开拓,过硬的质量都是扬子江药业最为坚实的后盾。对于质量管控上的投资,扬子江向来舍得砸重金。
几年前,为了改革传统中药生产工艺,破解能耗大、标准不可控等弊端,使生产更加智能化、数据化、精准化,扬子江开始建设龙凤堂,志在打造全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中药智能工厂。去年3月,龙风堂的5个生产车间已全部通过GMP认证并投产。
扬子江药业大健康产业剪影——龙凤堂中药生产基地
龙凤堂厂区
从外观上看,龙凤堂是中式古典建筑。但走进工厂内部却发现,这里汇聚了国内外先进的智能化制药设备和技术。
在年处理2万吨中药材的提取车间,几乎见不到工人的身影,但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移动投料机器人通过穿梭车行走,对各投料口供料;翻箱倒料机器人通过对周转箱位置检测、输送、定位抓取等环节,不断将装有饮片的周转箱物料准确投放到提取罐中……
一切动作都由位于车间四楼约200平的中控室实时控制。
中药自动化提取中心控制室
龙凤堂制造部部长李伟欣介绍,提取车间建立了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实行中央集中控制模式,每个品种在自控系统里建立了完整的工艺流程路线档案,车间根据生产安排,随时可调度各品种生产用流程图及工艺参数。如需生产某一品种,直接在系统里调出该品种及规格,并发出配货指令,系统将自动组合可用设备并对各工序进行模块化自动集成。
“在传统提取车间,药罐加水量、温度控制、蒸汽压力阀门等,都靠人工控制,工人经验的不同容易造成药品批次间质量不稳定,而且现场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生产条件比较恶劣。”李伟欣说,智能化设备则实现了加水量、阀门开启的蒸汽量、药材煎煮时间、排药渣等全流程的智能化、精准化,不仅保证产品批次的质量稳定,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劳动强度。
值得一提的是,工厂内各车间的连廊也“暗藏玄机”:这些宽大的连廊除了遮阳避雨, 还承担着原药材库、前处理车间、净药材库、提取车间、综合仓库、各制剂车间之间的物流输送功能。
李伟欣介绍,在连廊内部,分上下两层全自动物流线,24小时不断有来自制剂车间的成品和其他车间的辅料、包材经过。
除了先进智能化硬件设施的保障,扬子江药业的质量把控还靠文化浸染和管理加持。
不论在总部,还是在分公司,“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标语都随处可见。在接受采访时,不论是生产线上的工人,还是管理人员,“质量”二字时常脱口而出。“唯质先行”的理念在扬子江人心中已根深蒂固。
在业界,扬子江药业的QC(质量管理)小组赫赫有名。据了解,集团在生产、科研、质量第一线组建了 100多个QC小组,常年开展质量提升、降本增效、科技创新等课题攻关,至今已累计完成900多个课题攻关,有10多项QC成果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
2017年10月,在菲律宾举行的第42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上,扬子江药业的6个课题全部获得金奖,占中国代表团金奖总数15%。
此外,集团还以全球卓越绩效管理为标杆,在实践中创建了“扬子江药业质量风险管控模式”,将“三不原则”(不让患者承担风险、不让风险升级、不把风险转移给他方)和“四持续”(持续质疑、持续识别、持续管控、持续回顾)落实到药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中,实现对药品质量风险高标准的动态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