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时政新闻 » 正文

大力度降息不如大幅度降低税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24  浏览次数:678
核心提示:全面性大幅度降税,彻底取缔各项全部收费项目等。政府必须割舍自身利益,先革自己的命,中国经济才有出路。放水货币只有掠夺普通
 全面性大幅度降税,彻底取缔各项全部收费项目等。政府必须割舍自身利益,先革自己的命,中国经济才有出路。放水货币只有掠夺普通百姓。应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货币信贷工具已经没有多少空间。继续放水货币信贷极有可能跌入到经济中最可怕的陷阱—流动性陷阱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有效的宏观政策工具就是财政政策,特别是大幅度减税降费。这已经是救助中国经济唯一可行有效的宏观手段了。

全面降息降准的强刺激,一般来说对经济是强心剂,一时肯定能够起到作用,促使经济增速加快。但从中国目前特殊情况看,作用和效果都很值得怀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融资难融资贵情况,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其原因不是市场缺乏流动性,而是在流动性充裕情况下,资金资本不往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流去。是如何采取宏观经济政策让资金顺畅流向实体经济的问题,而不是放水货币信贷总量的问题。同时,贷款利率已经放开,降息对其没有任何约束力和作用。因此,依靠传统的全面降息手段,其作用非常有限。

在两种情况下,反周期的财政政策特别有效果。一种情况是经济衰退时临时减税。临时减税最初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原因是这类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几乎没有可用于困难时期的超额储备。相关统计表明,这些措施在短期内有效地增加了总需求,同时也可避免长期财政赤字。另一种情况是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中央银行没有降低短期利率空间的时候。如果中央银行把利率降低到零,仍然不能刺激经济发展,于是中央银行便陷入了一个被称为“流动性陷阱”的泥沼中,它不可以再降低短期利率。此时,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武器库已经弹尽粮绝。中国央行既是使用价格工具的利率,效果也有待观察。此前使用了数量工具的MLF,效果却甚微,商业银行仍旧惜贷。央行事实上陷入到了流动性陷阱。

只有大力度全面性降税降费、免税免费了。降税主要是降低间接税。降费更加迫切了。仅就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而言,2013年全国非税收入为18646亿元,其中,中央非税收入3540亿元,主要是部分企业一次性上缴利润增加;地方非税收入15106亿元。剔除中央和地方国企利润上缴部分,中央和地方各种收费总额估计在13000亿元。2013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52239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4232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本级)48007亿元,主要是土地出让合同成交价款增加较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1250亿元。剔除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全国各类政府性基金收入10989亿元。也就是说,2013年政府行政性收费和基金总额在23989亿元。

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普遍性降费,每年将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400多亿元。仅占2013年政府行政性收费和基金总额23989亿元的1.67%。实施普遍性降费的空间还很大很大啊。如果加上乱收费乱罚款等仅收费一项就是压在实体经济头上的一座大山。触动部门利益的普遍性降费改革不下壮士断腕之决心是落实不下去的。

全面性大幅度降税,彻底取缔各项全部收费项目等。政府必须割舍自身利益,先革自己的命,中国经济才有出路。放水货币只有掠夺普通百姓。应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货币信贷工具已经没有多少空间。继续放水货币信贷极有可能跌入到经济中最可怕的陷阱—流动性陷阱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有效的宏观政策工具就是财政政策,特别是大幅度减税降费。这已经是救助中国经济唯一可行有效的宏观手段了。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