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市民使用共享单车。宋 文摄 新华社发
天津一酒店服务员扫描消费者电子身份信息。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摄
河北市民查看智能公交站亭信息。新华社记者 王 晓摄
广西某电商员工整理货物。龙 涛摄(人民图片)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推动信息消费向纵深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98%的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和4G网络覆盖。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商品化属性日益凸显,人们对于优质信息及其相关衍生品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4.5万亿元。2018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8.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其中,信息消费增长迅速,上半年信息消费规模达2.3万亿元,同比增长15%,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引领产业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
井喷的信息消费
“今天,你为内容付费了吗?”近年来,诸多知识付费平台接连上线,知识付费的体系日渐壮大,用户群迅速扩大。
作为信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付费产业繁荣的根本原因在于需求端的升级。一方面,版权保护和新的消费模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优质信息付费;另一方面,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转向追求自我实现、自我提升的需求。
场景多样化和时间碎片化催生用户的多元化需求,衍生出适用于各类信息消费的产品组合。想学习知识却只有零碎时间的消费者可以每日在地铁上听一听音频课程,想每天饭后娱乐放松几个小时的消费者可以看看热播剧,正是这样多样性的用户需求促进了信息消费产业的百花齐放。
“作为子女,身在外乡打拼,我最放心不下的是父母的身体健康。”老家在吉林、现在北京工作的杨鹏一直牵挂着父母。“以前,只能是多打几个电话问候一下。现在,我给父母买了运动手环,每天都能看到父母身体的相关数据。虽然不在他们身边,但也会放心很多。”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互联网相关产品和服务快速增长,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数字电视以及各种内容服务等信息消费增长显著。
升级的信息服务
今年7月1日起,手机流量漫游费全面取消。与此同时,三大通信运营商齐推“提速降费”,除了降低移动流量平均单价外,还先后推出“流量不清零”以及取消流量“漫游”费等政策,更方便消费者使用数据流量等信息消费。
“提速降费”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福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通信行业转型升级。据了解,2017年中国电信业整体收入为14532.7亿元,移动通信业务收入为9071.5亿元。其中,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5489亿元,同比增长26.7%,在整体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从上年的38.1%提高到43.5%,对收入增长贡献率达152.1%。
2017年上线的“北京通”是北京市打造的政务服务移动门户。它移动化汇聚了全市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让市民用一个App(手机应用程序)畅享所有服务,初步实现了“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跑路”,让群众找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记者从北京市经信委了解到,“北京通”实现了实名认证、电子证照、虚拟卡等城市软件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具备打通信息孤岛能力,能够支撑市区各级政府、委办局数据服务互联互通。
高速公路、水、电、气这些基础设施建好了,广大市民对政务服务平台的使用体验更加充满期待。在未来,“北京通”有望接入医疗、交警、公园等市民高频使用的民生服务,增加市民获得感。通过更多服务和数据汇聚,奠定城市大数据平台的基础,未来更好地支持政府决策。
智慧城市的建设,既是信息消费升级的需要,也为信息消费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场景。信息消费升级,能够让老城散发新活力。
待解的信息隐忧
互联网时代,“快速迭代”是信息产品的一大特点。因为,只有不断开拓新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但是,“快”不等于自乱阵脚。
互联网能够在相当广的范围内传播信息,但是,有些底线还是要守住。
用户信息泄露、隐私曝光在信息消费场景中成为消费者的隐忧。尽管“定制化算法推送”能够更加精准化地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推送其更喜爱的内容,但用户同时面临浏览记录被记录、分享甚至注册信息被泄露的风险。
“我刚刚在酒店预订软件上浏览了一家酒店,打开一款资讯软件,惊讶地发现,里面推荐的广告里就有我刚才看过的酒店。”对此,李先生十分困惑,也很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出去了。尽管消费者确实获得了“更定制化的广告推荐”,但与此同时消费者信息也面临被泄露的风险。如何保护用户信息,在获得用户认可的前提下使用和交换用户信息,是各大内容平台都面临的挑战。
基于大数据的算法对于内容筛选与分发具有天然效率优势,但“算法没有价值观”也一直被人们所诟病。如何保障各大平台上所发布信息的优质度,则是在人工智能时代能否让信息消费进一步升级的另一个棘手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