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动态 » 正文

“纯植物”驱蚊不靠谱 消协建议定标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27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513
核心提示:  天气炎热,蚊虫活跃,驱蚊产品是市民常备物品。不过,有孕妇和小宝宝的家庭,选择会更加谨慎,比起含有农药成分的驱蚊产品,
 

  天气炎热,蚊虫活跃,驱蚊产品是市民常备物品。不过,有孕妇和小宝宝的家庭,选择会更加谨慎,比起含有农药成分的驱蚊产品,不少消费者更青睐于“纯植物”驱蚊贴、驱蚊手环等,但这类产品到底真的有效还是只是噱头?近日,北京市消协对市面上50款“纯植物”驱蚊产品进行测评,结果却并不乐观。

  样品实际效果与宣传不符

  近几年来,宣称纯植物类的驱蚊贴、手环等蚊虫趋避剂类产品在孕产妇、婴幼儿等特殊群体中逐渐普及。目前,市场上这类趋避剂种类丰富,数量众多。据了解,驱蚊贴、驱蚊手环等蚊虫趋避剂类产品没有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其在宣传上五花八门,消费者无所适从。

  北京市消协于2015年对市场销售的驱蚊用品进行了商品比较试验,其中涉及驱蚊贴、驱蚊手环、驱蚊液等标称纯植物的蚊虫趋避剂类产品15种,经测试其驱蚊效果均不理想,其中有4种样品添加了驱蚊酯、避蚊胺等农药成分,涉嫌欺骗消费者。

  为了持续追踪纯植物类驱蚊产品的质量状况,指导引导消费,近期,北京市消协开展了对纯植物蚊虫趋避剂产品的比较试验。经测试,本次50种样品没有检出驱蚊酯、避蚊胺等农药成分;所有样品使用后均有试验试虫尝试攻击,驱蚊效果很差;由于驱蚊效果差,驱蚊有效距离也无从谈起。测试结果表明,纯植物蚊虫趋避剂类样品实际使用效果与其产品宣传不符,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建议制定驱蚊产品行业标准

  北京市消协介绍,根据比较试验样品统计、部分生产企业的反馈和其了解的情况,大部分纯植物驱蚊产品按照自己的企业标准进行生产,北京市消协收到和了解到的一部分企业标准并未规定产品的驱蚊效果评价,有的企标在产品成分里规定香茅醛(一种植物提取物,业界普遍认为具有驱蚊效果)的浓度,但测试含有香茅醛的样品实际驱蚊效果也不理想;有的企业标准里甚至只是规定挥发气味的持续时间,未对驱蚊效果作出要求。

  北京市消协认为,这类驱蚊产品没有统一有效的评价标准,导致行业、产品混乱,建议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机构从实际使用角度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植物类驱蚊产品生产及营销,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测试样品

  本次比较试验的样品由北京市消协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从北京的母婴用品店、药店、户外用品店和网络渠道随机购买,涉及国产和部分进口驱蚊贴、驱蚊手环、驱蚊扣等标称纯植物的蚊虫趋避剂产品,一共50种样品,基本覆盖市面上常见的纯植物驱蚊产品品牌。

  测试方法

  比较试验样品委托北京市轻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一站进行测试。

  由于纯植物趋避剂类产品没有相关标准,比较试验参照GB 24330-2009《家用卫生杀虫用品安全通用技术条件》开展。

  测试项目包括有效成分含量及允许波动范围、药效、驱蚊有效距离。

  比较试验结果仅对所购买样品负责。

  测试结果

  药效 打开包装便有蚊虫试图叮咬

  参照GB4330-2009标准测试方法,比较试验使用约300只雌白纹伊蚊作为试虫,从打开产品包装0.5小时起,每隔0.5小时测试一次驱蚊产品的药效,到2小时为止。

  实验统一在40cm×30cm×30cm蚊笼中对样品的药效进行测试,测试人员两只手背上分别裸露40mm×40mm皮肤,遮盖掉其余部分。右手不喷涂使用任何驱蚊产品,左手使用驱蚊贴/驱蚊手环(一贴/一环)、喷驱蚊液(使用量每次约1.5微升每平方厘米),先后伸入盛放试虫的蚊笼,记录2分钟内停落并试图攻击裸露皮肤的蚊子个数。如果第一个0.5小时驱蚊无效,则调整为打开包装时立刻检验驱蚊效果。

  经测试,所有样品在打开包装立刻测试驱蚊效果时,均有试虫试图攻击,最多的2分钟内有6只试虫试图攻击;驱蚊产品使用0.5小时后测试药效,2分钟内最少也有5只试虫试图攻击,最多的样品有12只试虫进行攻击。测试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宣称的驱蚊效果很难达到,绝大部分产品涉嫌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

  距离 驱蚊有效距离不超0.25米

  为模拟实际使用纯植物驱蚊产品,比较试验进行了驱蚊有效距离的测试。

  工作人员在1.8m×1.8m×1.8m玻璃方箱中心,放置捆绑好的小白鼠1只,腹部备毛,由放虫孔放入雌性白纹伊蚊20只,并同时计时,0.5小时后观察小白鼠是否被叮咬,记录为空白数据。

  取1片样品按正常使用方法拆去包装,放置在方箱地面对角线上距离小白鼠0.5米处,重复上述实验步骤,0.5小时后观察小白鼠是否被叮咬并记录叮咬数量。如发生叮咬则将样品到小白鼠距离缩减至0.25米,再次试验,记录叮咬数量;如未被叮咬,将样品到小白鼠距离增加至1米,再次试验,记录叮咬数量。

  北京市消协选取了10个样品进行测试,在距离小白鼠0.25米使用后,0.5小时内均有试虫进行攻击,驱蚊效果极差。

  ■ 建议

  专家:孕妇小孩推荐物理防蚊

  为何这些“纯天然”驱蚊产品的效果这么差?记者咨询了北京某疾控部门一位专业人士,他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的驱蚊产品有效成分无外乎两种,即驱蚊酯和避蚊胺,前者是酯,对皮肤刺激小,后者对身体有刺激,但是通过干扰蚊虫的嗅觉,效果较好,其他的植物提取成分有一定的驱蚊效果,但是和上述两种成分在驱蚊效果上存在差异。

  那么,孕妇与孩童这两大特殊群体是否能使用含有有效驱蚊成分的产品?他说,避蚊胺对皮肤有刺激,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规定未满2个月的婴儿不可使用,在加拿大,未满6个月的婴儿不可使用。据他了解,在我国尚无这方面的明确规定。

  他建议,如果担心安全问题,做好物理防蚊措施,通过蚊帐、蚊拍等非化学方式来防止蚊虫叮咬是最好的。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