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已施行6周年。其中,便于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交流信息的要求,正不断走进生活、变为现实,让残疾人可以更方便地上网、更自如地用网。当然,让残疾人上网“无障碍”,更好地享受互联网红利,还需加把劲。
手机有读屏 上网成“刚需”
“我们和大家用一样的手机和软件,会上微信、QQ,也会上网买东西。”来自湖北孝感的刘彪是一名视障人士。他熟练地使用着一台智能手机,手指点击屏幕,触碰到的文字信息就会被读出来。原来,他开启了手机中为视障人士设计的“旁白”功能。读屏语速比正常语速快很多,但刘彪已经习惯,可以保证他的“阅读”速度和“明眼人”差不多。
互联网以视觉为主要呈现,对视障人士而言使用门槛很高。手机读屏软件,成为联结视障人士与互联网的纽带,开设了网上“盲道”。电子屏上的内容可以转化成声音,文字、标点、表情等都可以读出来。“之前的娱乐方式就是听听收音机,有了手机后还可以玩游戏;以前怕收到假币,有网络付款以后,也不用担心认钱难的问题。”在刘彪看来,互联网已成为残障人士的“刚需”。
以视障人士为例,腾讯酷鹅用户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视障网民移动资讯行为洞察报告》显示,95%的视障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聊天、社交、网购、音乐、生活服务,其中对网购、音乐、生活服务的需求高于正常视力网民。
互联网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生活便利,还带来了工作机会。来自内蒙古的杨悦是一名肢体残疾女孩,“以前不爱说话,中专毕业以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2017年底,杨悦参与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的“集善扶贫健康行·互联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项目,接受培训、考核后,进入京东微工大数据标注业务组就业,当上了人工智能系统的“启蒙老师”。
杨悦的工作内容,包括根据提示选出图片名称、将图片中的衣服按多种属性进行分类,之后平台将利用这些数据标注训练计算机的识图能力。“人工智能、大数据,天天在新闻上听,原来感觉离我太遥远。没想到,现在自己用互联网养活自己,还帮助了新科技发展。”
“随着很多工作互联网化,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会依靠网络就业生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刘亚衡说,应该对残疾人进行适当形式的组织培训,而不是仅仅把他们推上互联网平台。
“建立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可以为一些有条件的残疾人提供集中化、规模化和高效化的就业平台。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整合资源,努力促进残疾人使用互联网,享受更多互联网红利。”南京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沛说。
清除“拦路虎” 还需加把劲
今年4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了一份“无障碍购物榜单”,淘宝、京东、天猫等网购平台入选。这份榜单是该校公益团队“盲盲仁海”的调研成果。
“盲盲仁海”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大部分主流购物平台都有无障碍设计,但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比如,网购平台更新与读屏软件开发不同步,导致读屏软件无法适配;界面信息元素无法读取,视障用户触摸后没反应或只能听到一串“乱码”;退货无法独立操作,必须依靠正常视力者辅助……
图片验证码,也成了很多视障人士上网的“拦路虎”。信息无障碍研究会首席专家张昆认为,现在虽然有识图软件、远程志愿者帮助识别验证码,但“依然存在安全风险,只是权宜之计”。还有一些产品可能“好心办坏事”。比如在设置读屏文本时,担心视障者不了解功能用法,设置了一大段说明文本,反而导致信息过载。
分享互联网红利,一个也不能少。2012年,国务院颁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2012年,工信部发布《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2016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关于加强网站无障碍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无障碍建设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无障碍建设加快前进。
《2018年视障网民移动资讯行为洞察报告》指出,网页(Web)无障碍技术已沉淀多年,相对成熟,移动应用程序(APP)产品无障碍成为必备需求。最近,腾讯公司推出新版QQ空间,通过人工智能理解图像内容并组织语言描述图片。只要在QQ空间APP点击图片,读屏软件便会读出人工智能生成的一句图片描述,帮助视障人士“看到”网友分享的图片。
张昆说:“如果单纯通过公益活动实践无障碍,既缺少理论根基,也难有技术沉淀。无障碍理念的核心,是‘每个人都能平等使用’,应得到社会各界重视,在政策、技术上不断进步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