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即P2P)自出现以来,由于具有普惠特征,在服务对象上覆盖了原先传统金融机构无法顾及的群体。同时,让借贷双方直接对接也使得融资成本更低。然而,这一行业长期“野蛮生长”,其中隐藏的风险逐渐暴露出来。2015年以来,P2P平台跑路、涉嫌非法集资等案件频发,今年6月份至今“爆雷”事件更是频频发生,成为影响金融安全的一大风险隐患。
P2P行业为何风险频显?有不少业内专家对今年的行业“爆雷”潮表示“早有预期”,认为在长期“野蛮生长”之后,目前行业已经到了“出清阶段”。
民间征信体系不健全是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在一些征信体系发达的市场中,网贷平台的违约率并不高。而我国P2P网贷平台未被纳入央行征信,由于个人信用不受影响,不少借款人选择逾期甚至拒不还钱,“多头借贷”(即同一贷款者同时向多家金融机构借贷)情况也较普遍。
为进一步防范P2P行业的风险,需要进一步明确网络借贷双方的权力和责任,将失信行为“记录在案”,让违约者付出相应成本代价。针对目前征信过程中出现的数据量庞大、各地标准不一和数据错漏等现象,还需进一步借助社会征信公司的力量,统一行业标准,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尽快补足征信体系建设短板。
同时,各地金融监管机构对P2P行业风险也需要提高认识。据了解,为了完成原定于今年6月底截止的监管备案,不少P2P网贷平台不得不“砸锅卖铁”。目前不少P2P公司已出现资金链断裂的迹象。另外,8月下旬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P2P合规检查问题清单》对P2P网贷平台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存管提出了进一步细化的要求,包括签订存管协议且业务上线运行、业务全部上线、存管银行通过测评等条件,缺一不可。
有市场机构统计,目前约有一半的P2P网贷平台尚未完成该项整改。一位城商行负责人表示,多数银行都不愿意为P2P做资金存管,“这相当于将P2P的风险直接转移到了银行”。此前多家城商行已宣布退出存管业务。如此一来,为数不少的网贷平台都会卡在“银行存管”这一关,合规备案自然无从谈起。目前,监管机构已将备案延期至12月底,如果届时大量的网贷平台仍无法满足合规要求,可能会再度出现行业公司集中“爆雷”。另外,由于目前中西部地区整体上对网贷的监管比东部宽松,所以要谨防各地监管不一,出现监管套利现象。
监管部门对P2P行业展开清理整顿,自然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不过,由于P2P网贷平台公司众多,牵涉社会面广,投资者多,涉及许多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部门还要防范平台倒闭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
面对网贷平台“爆雷”潮,各网贷平台作为责任主体要做好风险防范,如果无法达到合规要求,应根据自身情况尽早选择“良性”退出,避免再次引发行业震荡。
有关机构还要将投资者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从已有涉嫌诈骗的P2P网贷平台案例来看,许多骗局都有一定的“套路”,稍加留意就能够识别,但仍有不少投资者上当受骗。一方面,公安机关要加强对涉嫌诈骗网贷平台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及有关部门要持续加强对投资者的安全风险教育。(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