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从2018年1月份启动,经过前期筹备、推荐选拔、初赛等过程后,有15名选手晋级决赛。决赛现场有业界专家、参赛选手的亲友团以及媒体代表等约100人观摩。
“我是环境讲解员”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七届理事长王玉庆(左二)合影 王风云/摄
业界大咖发掘环境传播“红人”
据主办方介绍,今年是首次举办“我是环境讲解员”大赛,主题为“环保科技,惠及民生”,目的是是通过大赛,为广大环境传播工作者、志愿者、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发掘环境解说人才,培养环境传播“红人”,提升环境传播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大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环节,初赛由评委对参赛选手提前自行录制的环保讲解视频进行评估,从45位参赛选手中择优选取15名选手进入决赛,并以围绕生态红线、污水处理、雾霾、核反应堆、生态入侵等热点话题展开。在决赛阶段,各位参赛选手到北京现场进行PK,通过自主命题演讲和随机抽题回答两种形式,借助视频、图文幻灯片以及道具等,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并由评委会专家现场进行评审、打分。
此次大赛邀请的评委,既有来自生态环境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七届理事长王玉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侯雪松、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处长禹军;还有来自媒体界的“大咖”,如中国知名媒体评论人梁宏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徐曼。
“我是环境讲解员”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合影 王风云/摄
选题聚焦生态环保热点
来自福建厦门科技馆的选手李家琪介绍,珊瑚是海洋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多种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然而,由于海水污染、海洋资源开发过度等问题,现在我国近海中的珊瑚出现不同程度的“白化”现象,要尽早采取措施来应对,海洋也需要由多彩珊瑚构成的“绿水青山”。
南京农业大学的沈越提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殡葬方式是火葬,但这会浪费大量能源并产生二氧化碳等废气。我们可以利用新型材料覆盖尸体,生物降解尸体时产生的热量,不需要额外消耗能源,美化环境。
来自内蒙古的贠书慧介绍,修复生态的伟业可以从种一棵小草开始,我国很多盐碱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地培育相应的“盐生植物”,如碱韭、芨芨草等。另一位来自内蒙古的选手耿梦滢说,在家乡满洲里有一座开发一百多年的煤矿,是地球“丑陋的伤疤”之一,她所在的蒙草集团对已开发多年的矿坑进行生态修复,已用科技力量抚平了不少“地球伤疤”。
“我是环境讲解员”大赛三等奖获得者合影 王风云/摄
资深媒体人精彩点评
参赛选手现场比拼结束后,评委中资深媒体人梁宏达对每一位选手的表现进行精彩点评,可谓“妙语连珠”。比如贠书慧选手在对“生态入侵”进行即兴答题后,他点评说,“切入话题要精准,在我理解来看,生态入侵就是你开个瓷器店,来了一只不断‘碰瓷’的猫,你瓷器店原来的系统会被这只猫搞得天翻地覆。”
梁宏达还点评,作为环境讲解员,不是做政府报告,也不要长篇背诵说明书,一定要浅显易懂,让不同群体的对象都能听得进去。。梁宏达强调:“古语有云‘做事需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生态环境保护就是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徐曼评点,参赛选手在台上都表现得落落大方,对生态的理解和知识点的介绍都非常完整,但从一些台上演讲来看,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徐曼还说,像这样的比赛需要重视三点:知识储备要有专业性,台上要展现亲和力,审美观要好,比如制作的幻灯片、选择的服装以及背景音乐等,都要给人以美感。
“我是环境讲解员”大赛参赛选手讲解“污水治理”话题 王风云/摄
环境讲解员使命重大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七届理事长王玉庆表示,“我是环境讲解员”这样的活动,把专家和科研院所的最新成果,传授给社会公众,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素养颇有裨益。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环境科普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需要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力量,让大家都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中去。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侯雪松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他表示,“我是环境讲解员”活动意义重大,刚结束的生态环保大会上,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最重大的政治任务之一,环境讲解员今后为此承担的使命非常重要;第二,做好科普工作,动员更多人力物力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讲解员要做好“宣传队”的角色,更要以身作则,生态环境保护,从自身做起,做到知行合一,带动社会各界共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