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4日获悉,复旦大学药学院王建新教授、庞志清副教授靶向递药课题组等,经两年多时间,研究发明了一种高效提取“巨噬细胞囊泡”的方法,并用于包载含药纳米粒。“巨噬细胞囊泡包纳米粒”,大大增加药物在关节炎部位的分布,提高疗效并大大降低毒副作用。
课题组方面表示,这对研发仿生靶向药物,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重要意义。据透露,该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权威期刊《纳米快讯》(《NanoLetters》)上。
研究表明,如发生关节炎,巨噬细胞会自发聚集至关节炎部位,并通过一些粘附因子的相互作用滞留于关节腔内,从而发挥抗炎作用。根据这一病理现象,王建新、庞志清课题组设计并提取出一种仿生“巨噬细胞囊泡”,让其载有纳米药物颗粒。
据分析,“巨噬细胞囊泡”及其制备的,载有纳米药物颗粒的仿生“巨噬细胞囊泡包纳米粒”,可使药物从纳米粒中缓慢释放出来,发挥高效抗炎作用,并同时减少常规制剂由于药物全身分布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试验还证明,小鼠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据介绍,传统的巨噬细胞膜的提取方法步骤复杂、效率低下,难以作为靶向递药的载体。针对这一难题,课题组深入研究发现,利用一种新方法提取“巨噬细胞囊泡”,可大幅度提高效率。经证实,新方法的提取效率较传统方法提高50倍左右。 (孙国根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