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昆表示,受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口流动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加上此前养老保险基金不能在省际之间调剂使用,确实有部分省份的基金收支平衡压力比较大。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从去年7月1日起,我国建立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调剂比例从3%起步,以后将逐步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是指,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上,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中央调剂基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补助和调剂,适度均衡省份间基金负担,解决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问题。
“去年(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政策执行了半年,调剂额是2400多亿元,有22个省份从中受益,受益金额600多亿元,适度均衡了不同省份间的基金负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地基金负担苦乐不均的问题。”刘昆说。
刘昆在记者会上介绍说,养老金是老百姓托付给国家管理的“养命钱”。为了确保各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今年还要采取一些措施。一是提高调剂比例。要进一步加大调剂力度,将调剂比例提高到3.5%,预计全年中央调剂基金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左右,进一步缓解个别省份基金收支压力。
二是加大补助力度。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拟安排中央财政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7392亿元,同比增长10.9%,重点向基金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倾斜。
三是弥补收支缺口。对于通过中央调剂和中央财政补助后基金仍存在滚存缺口的省份,将按照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的原则,弥补基金收支缺口。
四是加快规范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我们将不断巩固现有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成果,并进一步规范有关政策。在此基础上,推动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从今年养老保险基金安排情况看,各省份都能够做到平衡。”刘昆说。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力度,2014至2018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累计超过10.8万亿元,年均增长约14%。2018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这是党中央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阶段性步骤。
据介绍,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实施半年多来,运行平稳、进展顺利,取得明显成效:扩面征缴继续增长,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内在激励约束机制已初步发挥效应。有效缓解了各地基金负担苦乐不均的问题,提高了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能力。对促进各省份完善省级统筹,规范养老保险政策,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发挥了积极作用。对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中西部净贡献省份,免除净贡献责任,有力地支持了脱贫攻坚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地区发展仍不平衡,转移支付对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满足基本养老需求,有很大的必要性。从目前中央调剂金的推进情况看,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2018年财政收入18万亿多,财政支出22万亿多。与之相比,2019年仅中央调剂基金就将达到6000亿元,规模还是很大的。”
如何确保养老金足额发放到位?丁元竹认为,首先要确保经济的平稳增长,这是基本前提。其次,要把养老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统筹考虑和安排。从长期来看,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实现养老金制度的持续稳定发展,这在当前老龄化形势下已是当务之急。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建设,符合养老金制度的客观规律,也符合走向全国统筹的趋势,是从地区分割迈向全国统筹的关键一步。其意义还在于,确保劳动者不因为其地区流动而在养老金权益上受到损失。
郑功成说,从去年来看,养老金调剂归集规模达到2400多亿元,实际差额拨付600多亿元,规模还不是很大,但对全国范围内调剂还是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今年中央调剂基金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左右,对于养老基金压力较大的部分地区能够起到缓解作用。希望未来调剂力度更大一点,更快地转向全国统筹。他还指出,今年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不仅将减轻企业负担,也为基本养老保险转向全国统筹后统一缴费率创造了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由于统筹层次较低,导致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存在失衡现象。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实行,是提高统筹层次的第一步。根据相关部署,我国将于2020年实现省级统筹,这是提高统筹层次的第二步。在一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就可以迈向第三步,实现全国统筹,这将是一项具有非凡意义的实质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