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OPO协调员彭继承为摄制组挑选了一组符合要求的拍摄对象,其中有幸采访了我国器官移植学的主要开拓者夏穗生教授的夫人石秀湄女士,著名肝移植专家、同济医院移植研究所陈知水教授。
换肾32年无排异反应
“这32年来我连一次感冒都没得过,更没因为肾脏问题住过院。”刘武陵对“劫后余生”四个字特别有感悟:“每一天都是赚的。”
刘武陵告诉编导,他十分珍惜重获健康的身体,所以从来不喝酒不抽烟。为了回报社会,刘武陵还自学葫芦丝,在社区义务教学已有九年。
在2001年的时候,刘武陵产生了捐献器官的想法,他说“如果当初没人为我捐肾,我不可能活到现在。我的生命是别人给的,如果哪天我走了,把有用的器官给了别人,我就还活着。”经过了两年时间,他才说服家人在同意书上签字。之后,刘武陵的孩子也签署了器官捐献的申请书。
捐献器官是丈夫最后的愿望
“我们两个,不管谁发生了意外,另一个人就替他完成捐献器官的事。”
王静是器官捐献者杨涛的妻子,说起丈夫杨涛身前和自己的约定,王静忍不住在镜头面前啜泣。
2016年3月21日早上,杨涛和王静如往常一样在幼儿园等待校车将孩子们送来。身体一直健康的杨涛突然晕倒,在重度昏迷4天后,经紧急救治和众多专家会诊最终被确认为脑死亡。
王静在悲痛之余,提起了杨涛曾经跟她的约定——捐献器官。万般悲痛的妈妈杨德慧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同意捐献:“只要儿子身上哪个器官可以用,我们都捐出去,这样可以延续更多的生命。”。
最终,杨涛的肾脏、肝脏及眼角膜给了5位器官衰竭患者,给五个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杨涛身前想要办一家规模化、专业化的幼儿园,这个愿望也在当地政府和教育局的帮助下实现了。哥哥叶波表示,在弟弟捐献器官后,他也与妻子商量,如果意外发生,也要像弟弟一样,进行器官捐献。
3个月时换心手术重获新生
如果不是天佑妈妈周小会告诉摄制组,很难想象对着镜头搞怪、活泼地玩耍的陈天佑,在三个月大的时候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
周小会回忆起求医的过程,忍不住在镜头面前放声痛哭。她告诉编导,当时很多医院都给孩子判了死刑,协和医院给出了唯一救治孩子的方案——心脏移植。但是巨大的手术风险以及高额的手术费用,给了周小会很大的压力。但孩子的病情危急,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她只能保持冷静与坚强,同意孩子心脏移植的决定。
幸运的是,天佑在三个月时成功进行了心脏移植了。周小会说:“没有另一位妈妈无私的捐献,就没有天佑健康的身体。”所以她也决定签署器官捐献申请书。
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拓荒者
夏穗生是器官移植学的主要开拓者、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的器官移植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摄制组这次有幸采访了夏穗生教授的夫人石秀湄女士,为我们讲述了夏老传奇的一生。
夏老在器官移植初期,曾经一度受到别人的误解,而面对这些挫折,他依然痴心不改,继续不断推进中国移植事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开拓者。2013年,夏老就以身垂范,带领300多个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在医院签下器官捐献同意书。
夏穗生夫人在采访时说道:“我支持老夏的器官移植事业,支持老夏器官捐献的举动,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
30年坚守移植手术第一线
陈知水教授是同济医院研究所所长,也是夏老的学生。因为成熟的移植技术,每天都有从各地赶来同济医院寻求救治的病人,陈知水教授每天穿梭在医院的门诊、病房与手术室之间。
在陈知水教授查房检查移植手术患者恢复情况时,摄制组拍摄到了这样一幕:一位躺在病床上的患者,拿出了一封感谢信念给陈知水教授听,表达他对陈知水教授精湛移植技术的感谢。
陈知水教授从1991年开始主刀临床移植手术刀现在,一直工作在一线岗位上。在接受完摄制组的采访后,陈知水教授又急匆匆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中。
在同济医院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体系的推动下,同济医院DCD器官捐献数量近年都保持全国前列,2018年的捐献数量达到了233例。
经过摄制组在鄂十几天的拍摄,纪录片《生命如花》用镜头记录下器官捐献家庭及受者的真实生活现状和他们的心路历程,在讲述人间苦难的同时,更展现了生命的坚强,爱的延续。《生命如花》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让社会大众能够更加了解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也社会能给予这些家庭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