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发言中表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和直接融资问题,是现在最重要的任务。
易纲指出,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根本上说是金融的供给不适合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金融供给和需求矛盾的具体体现。他表示,近年来,央行通过设计信贷、债券和股票融资“三支箭”的政策,千方百计地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降低融资成本。
央行主要运用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和通过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今年4月,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余额大数是10万亿元,同比增长20%,支持小微企业2300多万户,支持力度较大。
在货币层面上,“一是从供给侧入手,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大力改善金融供给能力,提升金融供给效率;二是从结构性入手,要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从制度上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三是从改革入手,运用改革的办法推动金融体系结构优化,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阐述道。
证监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改革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备受关注。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认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要增强工具的有效性,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高质量、易获得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对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阎庆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充分发挥好科技创新,科创板对科技型创新企业的支撑功能;二是统筹推进新三板市场改革;三是协调规范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
在优化证券金融服务结构体系方面,阎庆民强调道:“我们将进一步引导行业机构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专注主业经营,提升运营效率,扩大金融的有效供给,助力首都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银保监会:通过开放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介绍,我国银行保险业这一轮新的开放措施覆盖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将进一步显著提升中国银行保险业的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彰显中国通过对外开放来促进金融业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彰显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王兆星表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过程也是金融监管从数量非审慎限制向质量和审慎制度的转变;从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
“在金融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银保监会继续加强监管的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不仅要确保把门开得开,开得大,而且要确保金融的安全稳定。”王兆星称。
具体而言,一是进一步优化外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按照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原则,有效防范。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持续优化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的准入条件,不断地扩大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的经营范围和空间。吸引更多具有专业特色和专业优质、专业竞争优势的外资银行进入,进一步丰富我国金融市场主体,不断改善金融供给。
二是不断完善与开放水平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和方法,确保开放稳妥有序。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管的制度建设。在减少机构准入数量限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审慎性监管,确保引入机构具有优秀的专业能力,良好的风控能力和充足的资本实力。(杨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