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器官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和延续生命的另一种方式
安徽省枞阳县雨坛镇双丰村胡晨因病早逝,年仅31岁。他在弥留之际与父亲商议,决定去世后将有用的器官无偿捐献,延续他人生命。
“我不行了,能帮别人一点是一点!”这是胡晨的遗言。
胡晨去世后,在安徽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器官获取组织的专家立即进行手术,成功摘取1个肝脏、1对肾脏和1双眼角膜,植入5位患者的体内或眼内,使他们重获新生或重见光明。
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教授、主任医师陈忠华认为,器官衰竭的患者,如果不及时移植器官,很可能会危及生命。因癌症、代谢疾病等导致的肝脏、肺脏、心脏衰竭,做器官移植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不做器官移植,患者很快就会去世。
在器官移植手术中,数量最大的是肾脏移植。陈忠华分析,肾脏衰竭可通过透析来治疗,但患者的生活质量却很差,因为每个星期至少要做3次透析,每次持续两三个小时,患者很痛苦,且花费不菲。随着透析时间延长,患者可能出现严重贫血和其他慢性疾病,生命会慢慢枯萎。但如果进行肾脏移植手术,效果比透析好许多。
对于器官衰竭病人而言,移植就是希望,器官就是生命。“从世界平均水平看,肾脏移植成功后,患者延长生命长度的中位数是12年,即一半以上的人能活过12年。我国肾移植患者生存年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生存期最长达35年。”陈忠华介绍,肝脏、肺等大器官移植的生存时间,由于手术案例数量少,还没有统计数据,但我国的大器官移植手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患者生存时间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对捐献者来说,捐献器官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和延续生命的另一种方式。”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副主任侯峰忠认为,捐献者的器官在他人身上存活,也是自己生命的延续。
生命不能等待
因为器官供体严重匮乏,面对濒临死亡的患者,面对家属期盼的目光,医生常常束手无策
重庆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张雷达记不清给多少位患者做过肝移植手术了,在他的记忆中,每次遇到因等不到合适的肝脏供体而死亡的患者,心里都会隐隐作痛。
不久前,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到科室为儿子李强登记肝移植,母亲泣不成声,父亲断断续续述说着儿子的发病过程。
30岁的李强3年前考上了公务员,媳妇刚为家里添了一个可爱的宝宝,一家人正沉浸在幸福喜悦中。孰料,原本是乙肝携带者的儿子,不幸患上了肝衰竭。
“张医生,一定要救救我!父母就我一个孩子,我刚当上爸爸,妻子在月子里,还不知道我住院,我想早点回家陪伴他们……”在张雷达进行病情评估时,李强含着泪水说。
“你的病还有希望。别想多了,先好好休息。”张雷达安慰李强。然而,张雷达心里很清楚,如果等不到合适的肝脏供体并进行手术,李强很难保住生命。
遗憾的是,经多方努力和协调,最终没能找到合适的供体。李强病情急剧恶化,入院第三天就不幸离世。看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李强父母,张雷达潸然泪下。
张雷达说,器官捐献是移植中最重要的环节,而器官衰竭患者因供体短缺在等待过程中死亡的案例数不胜数。“因为器官供体严重匮乏,面对濒临死亡的患者,面对家属期盼的目光,医生常常束手无策。”
“我国器官供体缺口巨大。肾脏出现衰竭可以透析,还能等待一段时间。如果心脏、肺脏、肝脏衰竭,就等不了几天了。”侯峰忠分析,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排异反应,患者和供体首先需要配型,配型成功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移植工作。由于捐献器官不能长期保存,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移植到患者身体中。中国红十字会器官移植登记系统的数据显示,目前等待器官移植的有6万多人,其中大部分是肾衰竭患者。
2010年,我国开始在10个省市试点器官捐献工作,目前,一个科学公正、符合伦理的公民逝世后无偿器官捐献体系已初步建立。中国红十字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26日,我国器官捐献2.39万余例,捐献器官6.83万余个,救治器官衰竭患者6.8万余名。今年前5个月,器官捐献2200余例,捐献器官近7000个。
程序公开透明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严格遵循国家分配政策,以患者医疗紧急程度和器官匹配程度等医学标准作为器官分配的唯一准则
家住山东省肥城市的吕云不幸遭遇车祸,导致颅骨骨折、重型颅脑外伤。当被送到济南一家大医院时,她已脑疝、双侧瞳孔散大,生命极度垂危。该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团队立即对她施行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术后,她被送入ICU病房继续抢救治疗。
在此期间,吕云的家属主动联系ICU病房医生,提出吕云生前曾向家人表达过去世后捐献器官的意愿。当天,该医院的器官获取组织与家属见面,了解具体情况。随后,启动器官捐献后续程序。吕云的“大爱”行为挽救了3人的生命,使2人重见光明。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26日,登记的器官捐献志愿者总数为132万余人,今年新增近35万人。目前,我国每百万人年捐献率为4.53,而发达国家在30左右。
侯峰忠介绍,凡年满18岁,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自主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可以去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注册登记,也可以在手机支付宝等平台上注册登记。
登记的志愿者绝大部分是健康的人,但真正捐献器官的人极少。一般来说,因意外重伤,比如车祸导致脑外伤、颅内血管破裂,或者突发疾病,发展非常迅猛,达到死亡标准,且患者没有传染病和肿瘤转移,器官功能完好,年龄小于65岁,即可进行器官捐献。
侯峰忠认为,目前器官捐献完全是自愿无偿的,但很多捐献者是因突发疾病或者意外事故非正常死亡,有的还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无偿与救助并不矛盾。捐献者献出了‘大爱’拯救了生命,家里有困难,帮助他们也是理所应当的。”侯峰忠介绍,中国红十字会正在推动建立器官捐献的人道救助体系,例如推出器官捐献者火化、殡葬的优惠政策,减轻捐献者家庭经济负担。
2013年9月,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强制使用。该系统严格遵循国家分配政策,以患者医疗紧急程度和器官匹配程度等医学标准作为器官分配的唯一准则,执行无人为干预的供受者匹配、器官分配过程,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地分配器官。
侯峰忠介绍,全国专门从事器官捐献管理工作的才100多人,每个省的器官捐献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仅有几个人。“器官捐献工作需要队伍、机构和经费保障,希望有关部门给予更多政策支持,让这支队伍快速发展壮大起来。”
协调员是从事器官捐献协调、见证、服务的工作人员,参与整个捐献过程,对器官捐献工作的顺利推进起着重要作用。目前,1/3的器官捐献协调员是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其余由社会爱心人士兼任。侯峰忠建议,应推动协调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给他们工资等待遇保障,让他们更安心地开展工作。
器官捐献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侯峰忠建议,加速推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立法,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强化保障措施,让器官捐献数量越来越多,以拯救更多患者。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14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