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时政新闻 » 正文

“垃圾分类”成为全民话题 社会习惯该如何养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372
核心提示:如果要在最近的舆论场上,评选出既热门又持久的全民话题,垃圾分类无疑是其中之一。自从6月上旬,上海市开始为正式实施被称为史

如果要在最近的舆论场上,评选出既热门又持久的“全民话题”,“垃圾分类”无疑是其中之一。自从6月上旬,上海市开始为正式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规定”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展开全方位的准备工作开始,互联网上关于垃圾分类问题的讨论便不绝于耳。对此,有人大力支持,也有人审慎迟疑,还有人抱着调侃的心态编起了段子。但无论如何,垃圾分类这个人们并不陌生却又一直未能充分贯彻落实的概念,终于再度站上了公众观念更迭进程的“C位”,使得早已习惯了原有扔垃圾方式的人们,不得不认真审视新习惯的养成问题。

  尽管这次的“史上最严垃圾分类规定”,实施范围仅限于上海一城。但是,根据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在2017年3月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全国46个重要城市,都将在2020年前后“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正因如此,这一话题才冲出了上海,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讨论。垃圾分类听起来事小,却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一旦涉及到公众的切身利益,再细碎的事情都不是小事。

  观察大众对垃圾分类问题的讨论,不难发现,支持新政的主要立足点在于:对国家的环境保护事业而言,垃圾分类是一项必须推进的工作。良好的垃圾分类,既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有利于城市的人居环境,如果成功推行,所有人都将是受益者。而反对的声音则认为:如此严格的规章制度突然降临,难免给公众带来显著的不便,违规者与监管者之间的冲突将会经常出现,社会很可能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才能维持新规的有效性,因此,这未必是很好的方法。

  这两种观点看似是矛盾、对立的双方,但在逻辑上却有着一定的内在同一性。两方观点的持有者其实都认可同一件事:那就是垃圾分类确实有好处、有价值、有必要,只不过对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法有不同的意见。既然双方有着共同的追求,就意味着社会在这个问题上其实已经具备了共识,尽管存在不同的观点,不论这些观点如何此消彼长,公众的观念都会逐步向更好落实垃圾分类工作的方向靠拢,而这正是最终实现严格、有序的垃圾分类的必要条件。

  事实上,舆论对垃圾分类新政的争议,反映出的是人们对公众习惯养成路径的不同认识。有人认为,想要塑造出更新、更好的公众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外部注入一股足够强大的强制力,而政府的严格规定与配套奖惩措施,正是这种强制力的最佳来源。借助这股强制力,人们不得不改变自己原有的坏习惯,逐渐适应新习惯,而一旦人们完成了这个适应过程,新的习惯便会形成,社会文明也就取得了进步。但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与其通过强制力扭转公众的习惯,不如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普及与新习惯对应的观念,这种做法虽然见效更慢,却可以降低新规的执行成本,减少习惯转变过程中的社会冲突。

  这两种看法,其实见仁见智,各有千秋。今天,上海市的严格方案,是对前一种观点的实践,但与此同时,其他计划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城市,也可能会尝试较为和缓的方案。不同地方的尝试可能会取得不同的成果,但无论如何,这些尝试都将对垃圾分类工作起到积极推进作用。而公众在发表看法的同时,也不妨以自己的方式亲身感受和参与这些实践。最终,我们会找到一条最适合的路径,实现垃圾分类工作的升级与转型。(杨鑫宇)

 
关键词: www.zgjhmhw.cn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