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时政新闻 » 正文

城中有桃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07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376
核心提示: 寸土寸金的城中心,却有一片偌大的湿地,这样的场景,想想都很美好。在高楼林立的广州,海珠湿地便藏身其中,给繁华的城市增添
  寸土寸金的城中心,却有一片偌大的湿地,这样的场景,想想都很美好。在高楼林立的广州,海珠湿地便藏身其中,给繁华的城市增添了一片静谧。

  湿地之外,车水马龙;湿地之内,花红鸟欢。通过技术改进、管理创新、立法保护,当地致力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努力追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广州市中心,有一片占地11平方公里的湿地。在这里,抬头远看,高楼林立;低头倾听,鸟叫虫鸣。这是一片钢筋水泥、车水马龙间的世外桃源,这里是海珠湿地。

  海珠湿地是广州市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离“小蛮腰”不到5公里。曾经,这里是一片果园,果树生产人均年纯收入仅为300多元,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

  拍地可得百千亿,修复保护还得持续投入,选哪个?当地政府毫不犹豫地选择修复保护。如今,这片城市中心的湿地,带给市民清凉与舒适,也带给城市美丽与生机。

  从万亩果园到国家湿地公园的蜕变

  海珠湿地的前身是一个万亩果园。随着城市发展,果园原有的果林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城市“保肺”和村民“保胃”之间矛盾逐渐凸显。

  2012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海珠湿地,争取到国家“只征不转”征地政策,一次性投入45.85亿元征地资金,将这块地作为永久性生态用地保护起来,禁止在保护区内开展任何商业开发。

  湿地所在的村社可得到10%的留用地,用于发展集体经济,满足群众的长远利益需求。当地主动为被征地社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培训和职业指导等服务,优先聘用被征地社员从事湿地养护管理工作。自此,万亩果园华丽蜕变,升级为国家湿地公园。

  “咔嚓!”年轻的女孩站在亮黄色的楼梯上露出甜美的笑容,背后是一整面涂鸦墙,“这里场景现代,适合拍照,旁边就是海珠湖,一会儿再去那里转转。”

  这个新晋“打卡点”是唯品同创汇园区。“园区与海珠湖无缝衔接,生态环境是我们决定落户的重要原因,来这儿的多是时尚型创业公司,环境好,大家都愿意来。”园区运营总监黄冬英笑着说,“我也经常到湿地散步、跑步。”

  2016年以来,已有26家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及上市公司的项目在海珠湿地周边聚集。经过多年的保护修复,海珠湿地的生态效应已逐渐转化为创新经济的聚集效应,成为吸引高端企业和人才的“金字招牌”。

  精细化管理 开放与保护并行

  走在海珠湿地,路边、水边、林中,时不时能看到一些小房子,这是湿地的监测站点。

  海珠湿地由海珠湖及39条河涌组成,是典型的江心洲与河流、涌沟、果林镶嵌而成的复合湿地系统。这么大的范围,光靠人管理可要费老大劲,效果还不一定能保证,但用上科技手段就大大不同了。

  “海珠湿地共建有固定监测站12座、水质人工监测断面32个、永久监测样地网格9个,分别对湿地的空气、水质、土壤、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监测。”海珠湿地科研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范存祥解释,“生态修复工作需要反馈才能改进,科研监测手段对精细化管理来说,很有必要。”

  24小时自动监测、预警提醒、数据实时传送……通过监测、修复,目前,湿地内水质基本达到Ⅳ类或Ⅲ类,也有效改善了中心城区的空气环境。湿地蓄水能力约200万立方米,借助自然潮汐,两天可自然置换水体一次,基本可以解决湿地周边城区雨洪排涝问题。湿地中的鸟类也从2012年的72种增加到现在的177种,昆虫种类由66种增加到285种。

  目前,海珠湿地的海珠湖及湿地的一期、二期已经开放,大约占整个湿地30%的面积,每年能接待1000万名市民游客。

  “在为城市提供生态服务和发挥湿地效应的同时,开放的范围并非越大越好。这种保护是必须的,发挥湿地效应还是要以保护为主。”范存祥解释道。

  为了保护这块珍贵的湿地,2018年1月出台的《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列出了对海珠湿地实施永久保护的10项条款,同时,将海珠湿地划入海珠区生态控制线,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开展自然教育 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看,画眉。”“那只像不像白头鹎?”在5月举行的海珠湿地第四届观鸟比赛上,近500名中小学生汇聚于此,仔细观察辨认看到的鸟。

  空中的飞影、耳边的鸟鸣,都让孩子们兴奋不已。红耳鹎、白喉红臀鹎、乌鸫、长尾缝叶莺、大山雀、寿带鸟、棕鹊鸲……在这里,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

  “孩子认识的种类比我多,都是他给我讲解的。”一名参赛学生家长笑着说。

  自2012年9月海珠湿地一期示范区建成开放以来,海珠湿地借助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和良好的城市湿地环境,积极探索湿地自然教育新模式,实现了海珠湿地“三进”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策略。

  目前,海珠湿地自然教育已走进广州70多所学校,开设课程超过1000场次,致力于将湿地保护、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科普文化活动、校本课程等多种方式传递给在校的学生,把传统课堂教学与户外实践体验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不仅为教育搭建平台,在文化、生态旅游等方面,海珠湿地也积极探索,通过打造文化主题功能馆,开展龙船、粤剧、广绣、岭南书画等丰富多彩的岭南民俗文化活动,还开展无痕徒步湿地、自然定向探索、城市农耕等自然活动,营造了全民参与湿地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作者 罗艾桦 姜晓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