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时政新闻 » 正文

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 支撑成都高能级城市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25  来源:四川日报  浏览次数:443
核心提示:  蓬勃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正朝着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冲刺。  今年5 月,西门子智能制造成都创新中心在成都高新 区 启动。  

(转载)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 支撑成都高能级城市建设

  蓬勃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正朝着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冲刺。

(转载)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 支撑成都高能级城市建设

  今年5 月,西门子智能制造成都创新中心在成都高新 区 启动。

(转载)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 支撑成都高能级城市建设

  京东方成都工厂生产的第6代AMOLED柔性显示屏。

(转载)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 支撑成都高能级城市建设

  中车成都公司制造的地铁车辆。

  砥砺奋进 同心筑梦

  砥砺奋进70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中国工业经济实现了由“量”到“质”的跨越式发展。

  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位于西南地区的成都,其工业发展与祖国同频共振。

  这里,曾激荡着中国制造的先声,飞扬着实业兴邦的家国梦想:成都量具刃具厂、成都机车车辆厂、国营西南无线电器材厂、红光电子管厂……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在我国工业史上留下了痕迹。

  这里,“中国产业地标”正在强势崛起:全球一半的IPad平板电脑产自成都,全球第二条、国内首条量产的第6代AMOLED全柔性生产线——京东方AMOLED柔性面板落地于此……一个个重量级项目续写成都工业辉煌。

  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强则城市强。蕴含着2300年建城史的深厚积淀,成都工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70个春秋里快速发展,走过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布局、改革开放大发展、新世纪大跨越等不同时期,完成了从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的转型,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49年的不足10%到2018年的37%,由昔日的“三根半烟囱”成长为“城市脊梁”,推动成都向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华丽转身的同时,以综合实力担当全省经济发展的“引擎”之责。

  眼下,成都新一代的工业奋斗者们,秉承前辈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构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为这座城市的高能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四川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贡献力量。□文君(图片由成都市经信局提供)

  体系 从0到1的突破

  工业是产业的重点,产业是城市支撑。1949年,成都仅有造币厂、民康染厂、启明电灯公司和裕华纱厂,被称为“三根半烟囱”,生产能力低下,产业体系几乎为零。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前行,一代又一代的成都人用勤劳和智慧、青春和奉献,在成都这片大地上构筑起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为重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参天大树,从幼苗开始。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国家统一规划,成都被国家电子工业主管部门选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电子工业基地之一;1984年,国务院批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将电子工业列为发展城市优势产业的首位;2004年,世界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的芯片封装测试项目落户成都,随后引领带动一大批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成都……

  9月8日,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的系列节目“中国产业地标”走进成都,聚焦电子信息产业,探讨成都如何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一极。

  为何选择成都?数据是一个证明。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超过7000亿元的基础上,成都又提出了新的冲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核心,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信息网络六大领域,打造集“芯-屏-端-软-智-网”为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力争到2020年,成都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

  独木不成林。成都工业不断追求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过程,也是一棵棵“参天大树”不断成长的过程。从四大支柱产业到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再到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五大产业和5G+、人工智能+、大数据+、清洁能源+等新经济领域为重点的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加快工业结构的应时应势调整,成都不断丰富产业层次、紧密契合市场的同时,以前瞻性进行高质量战略布局,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挖掘出成都工业的自身禀赋与优势,与其他城市形成错位竞争,从而增加城市经济活跃度,夯实城市综合实力。

  这一过程中,有进,亦有退。抓紧机会,成都退出煤炭开采、烟花爆竹生产、印染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赢得了空间,提高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成为可能。

  近年来,蒸蒸日上的医药健康产业,正是成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之一。不久前,成都出台《关于促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勾勒出了清晰的路径:聚焦打造全球知名的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面向“一带一路”医疗健康服务首选地、国际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三大领域,攻坚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技术药创制高地、国际知名医疗中心等10项重点任务。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是接续奋斗再铸辉煌。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高质高端,成都将进一步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主动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加快建成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培育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万亿级产业,壮大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千亿级产业。

  规模 从1到万的前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成都百废待兴,全市工业总产值不足1亿元,经过几代人砥砺奋进,同心筑梦,2014年成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近几年持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成都的工业之旅,起步于沙河之畔。老成都人把这块地方习惯地称为“东郊”。20世纪50年代,国家规划在这里建设了以电子、机械、仪表工业为主体的大型工业区,成都工业发展史由此翻开新的篇章。

  东郊企业不仅奠定了成都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更使成都迅速成为祖国工业的大后方和全国三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1958年,当时被称为“国营成都电子管厂”的红光电子管厂建成投产,在红光厂的车间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第一支投影显像管和第一支有电子工业“原子弹”之称的彩色显像管。

  这段“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的佳话,被载入了成都工业发展史。翻开这段历史,成都续写的“佳话”何止于此——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从战略需要出发,在成都布局国营132厂、新都机械厂、宏明电子、亚光电子等大中型国有企业,布局发展了四川大学、电子科大、中科院成都分院、中铁二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等一批高校院所,为成都电子、航空、机械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和人才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成都抓住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契机,促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涌现出希望集团、通威集团、恩威集团等骨干民营企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进入新世纪,成都抓住开放机遇,先后引进英特尔、德州仪器、一汽丰田、一汽-大众等国际知名企业。推动戴尔、富士康等重大项目建设。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新突破,推动成都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新时期,新作为。立足成都,特别是“东进”区域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行业趋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牵引,加快发展航空经济、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高位切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打造城市产业新地标。

  站在四川看成都。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工业增加值不足2.5亿元。2018年,这一数字突破1.2万亿元。作为首位城市的成都,在全省工业的“万亿”突破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制作全省工业增加值这个“大蛋糕”的过程中,成都贡献了近一半的“原料”,成为全省经济发展当之无愧的“引擎”。

  而贯彻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引擎”的作用,不光体现在自身总量的不断增强,还在于对周边兄弟市州的辐射带动。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成都正在全面梳理自身与省内各市州的优势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与市州建立全方位配套协作关系,实现区域高水平协同发展。

  布局 从分散到聚集的升华

  翻开成都工业发展历程的某个阶段,布局零散,曾是这个阶段的特征:各区(市)县工业“遍地开花”、产业无序粗放发展。

  从分散布局到搬进园区,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是许多城市都经历过的工业发展之路,成都亦是如此。

  1991年初,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志着成都开发区建设起步。2008年开始,成都还与周边市州合作共建了成-资、成-阿、成-眉、成-德、成-雅等工业园区,拓展成都工业发展空间的同时,亦辐射带动周边兄弟市州发展,共同推动全省工业的车轮向前行驶。

  在园区规划和“一区一主业”的产业定位下,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工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在世界经济增长普遍趋缓的情况下,成都工业发展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但,新问题也随之而来。产业园区的高度整合,对园区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园区生活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思想革命的过程。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随后,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创新性提出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转变经济工作组织方式。成都统筹布局的66个产业功能区中,工业和信息化类占了30个。

  产业功能区被认为是成都产业开发区的3.0版本。成都市这样注解产业功能区的内涵:既是特色产业先进要素的集聚区,也是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社区。入驻在这里的企业,不光可以轻松找到所需的上下游配套,其员工也能在这里就近上班,并惬意地生活。

  产业生态圈的构建和产业功能区的建设,为成都工业发展开启了一段全新旅程。按照成都市统一安排部署,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的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由郫都区和成都高新区合作共建。为了将“产业功能区”的概念落地落实,成都高新区统筹规划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清水河无线创智、总部经济和电子信息专业服务六大产业社区。以“产业社区”的概念切入,对呈现不同发展业态、发展阶段、发展能级的电子信息细分产业及其从业人口精准匹配城市功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成都正加快建设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完善、生态宜居的产业功能区。同时,强化产业规划引领作用,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理念,形成分区域、分性质、分行业的投资门槛标准,实现产业功能区错位协同发展。

  主体 从单一到多元的集成

  50余年前,成都国营企业之一成都无线电一厂研制生产的首批19英寸黑白电视机问世,命名为成都牌751型,成为西南地区第一家生产黑白电视机的厂家,打下了成都显示产业发展的根基。

  时光穿梭,如今搅动显示行业市场的,是成都一家民营企业。今年8月,极米科技以“感官革命,极致想象”为主题,召开 2019新品发布会,发布了三款智能投影新品RS Pro、H3和Z8X,不断颠覆传统电视市场,吹响了成都新型显示企业颠覆式创新的号角。

  从国营企业的一枝独秀到国有、民营、外资、混合所有制企业共筑辉煌,成都工业的市场主体不断丰富,是成都工业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鲜明特征。

  孕育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壤,不是一天就养成的。“十一五”以来,成都市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调动民间积极性,推进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先后出台了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在这种支持力度下,民营经济逐渐撑起成都“半壁江山”。

  春风正劲。2018年,成都召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随后出台“民营经济25条”以及各项实施细则,从扩大投资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支持和融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拓展市场、鼓励企业做优做强等方面给予支持。

  春风中,民营企业家自信前行。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谈到,“成都是一个从零到一,创造一个全新形态产品,做颠覆式创新最好的地方,是一个悠闲不失效率的城市。”作为年轻一代,希望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通过他们这一代的打造,不断往前发展,不断蓬勃发展,成为有生态力量的电子信息产业。

  春风中,民营企业家实干兴业。成都涌现出科伦集团、康弘集团、天邑集团、迈普通信等一批民营高技术企业。去年,成都康弘药业“国家一类新药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研制”项目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实现了四川省工业企业在此奖项中零的突破。

  当前,成都工业已经初步形成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良性格局。在这个格局之中,外商投资也是一抹亮眼的存在。从1985年成都引进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成都正大有限公司开始,在外商独资、中外合资等形式下,外商投资成为成都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达到296家。

  天高海阔,前程远大。怀着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使命和“主干”责任的担当,成都正以高能级产业支撑高能级城市功能、以高品质产业形态塑造高品质城市形态,以“人、城、产”理念,加快产业功能区建设,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创新要素供给方式,厚植城市竞争新优势,以全新开放观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省跨越发展。

 
关键词: www.zgjhmhw.cn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