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数科副总裁区力在采访中表示,不论是从政府监管的角度,还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消费金融都要回归到服务于消费,服务于实体,通过金融的手段去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消费金融的核心应该是消费,而非金融
为了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消费金融创新,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机构认为,尽管宏观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但消费金融保持了稳定高速增长,未来两年内仍然有4000-6000亿元的增量市场。
个人消费信贷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合规现象,比如产品偏离消费属性、用途管控弱化、多头授信普遍等。实际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今年8月27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没有具体场景的消费金融,不在鼓励范围内。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指出,消费金融的核心应该是消费,而不是金融。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不断提升,为相关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所谓消费金融最终还是服务于消费。
杨涛强调,一旦消费金融脱离了消费场景,不仅不能够促进经济转型,反而会增加经济运行风险。在这个过程当中,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金融手段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某种程度上,可能带来消费领域过度负债、过度消费、非理性消费等现象,某种程度上可能会造成消费金融的风险或危机。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此前表示,监管部门支持消费信贷发展,这与当前扩大内需、支持消费升级大环境相匹配。银保监会也支持金融机构挖掘这一市场。但是,相关业务发展必须符合规律,严格按照监管规定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政策进行。
京东数科副总裁区力认为,消费金融的初心还是要回归到服务消费、服务实体经济、拉动内需和拉动经济发展的本质上面。从金融角度上看,要求信贷有定向用途和真实消费场景,有也有利于机构控制消费金融的信贷风险。
对风险保持敬畏之心,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各类金融创新产品的涌现,消费金融的边界已被泛化,比如小额现金贷款业务。目前市场上很多机构看似在做消费金融,实则以消费金融的幌子做小额现金贷款业务。消费金融边界泛化和消费信贷功能异化,已经产生并正在积聚一定风险隐患,不得不防。
此前,京东数科副总裁许凌撰文提出,当越来越多的机构追求的不是让整个行业资金成本风险降低,而是两边推高造成大量高息货币空转,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趋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样的势头的确形成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从借款对象来说,很容易将资金发放给不合适的申请人,这样容易形成次级贷款,形成共债风险。从借款用途看,消费监管很多时候对借款用途缺乏监控,容易导致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流入股市等。从借款利率上说,一部分消费金融产品利率比较高而且不透明,还存在一些砍头息等情况。从消费金融催收来看,一部分非持牌的机构发放的消费金融贷款后续普遍存在野蛮催收现象。
脱离消费场景的贷款必然导致风险升高。京东数科副总裁区力认为,面对此类现象,一是应把没有利益驱动的“自律”内化为行业守则,二是更加自觉地拥抱监管,三是要提高准入门槛,还要有明确的规则和“红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同步指出,自律是促进消费金融整体健康发展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必须要形成一种看得见、摸得着、有形的自律机制。未来随着政策思路的进一步规范,监管的进一步严格,市场秩序的进一步完善,一些着眼于短期行为的消费金融提供主体慢慢会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