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策略】专家认为,老年人到底该不该和子女同住,各家的情况不同,不能强求一致。分开住可能让老人更自由、更轻松,一起住子女要做好心理调适,征得配偶同意,为老人营造适合的居住环境
俗话说养儿防老,在传统观念里,老年人与子女们同住在一起,似乎这才是符合中国式养老的传统观念,老人才称得上幸福,子女才被称作孝顺。然而,老人与晚辈住在“同一屋檐下”,由于彼此的生活习惯和观念不同,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那么,老年人不与子女同住就等于不幸福?同住一起,又该怎样相处才能让双方都舒适?
生活习惯不同 引发家庭矛盾
就职于朝阳区某幼儿园的李莉发现,最近好友赵雪经常在闺蜜群里发泄不想回家的负面情绪,每天一到下班时间就会问有没有小伙伴一起吃晚饭或者喝咖啡,实在没有人了就在单位耗到晚上8点才回家。李莉私下问其原因,才知道原来是赵雪和婆婆闹别扭了。
赵雪结婚半年了,和丈夫贷款买了一套两居室。一个多月前,婆婆从老家来到北京,准备和小两口共同住一段时间。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赵雪对于婆婆的一些做法并不认同,比如做一顿饭吃上两三顿,经常吃剩菜剩饭,这让她很难接受。而且婆婆喜欢吃素食,这让一向爱吃肉的赵雪“苦不堪言”。所以,近一个月时间里,她以工作忙为由,一天三顿饭都在外面吃。婆婆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晚上9点半以后,赵雪和丈夫就要尽量保持安静,以免影响婆婆休息。而每逢周末想睡个懒觉的时候,小两口一早就会被婆婆叫起来吃早餐。赵雪直言,和婆婆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夫妻二人没有太多自己的空间,感觉很不自在。有时婆婆不敲门就直接推门进入他们的房间,这让她感到十分尴尬。
老年人也要有自由的空间
家住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松榆西里的韩梦,今年62岁,喜欢跳舞,退休后就参加了街道的一支舞蹈队,是舞蹈队的队长。每年除了参加各种赛事,舞蹈队也经常去全国各地演出,因此,她的生活非常忙碌、充实。她认为之所以能保持活力,很大因素在于没有和子女住在一起。韩梦的儿子去年结婚,考虑到儿子、儿媳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甚至都不会做饭,担心他们独立生活后照顾不好自己,于是,韩梦和老伴儿商量搬到儿子家,与儿子和儿媳同住。
“也就不到3个月时间,身体一直特别好的我竟然患上了高血压,每天为小两口忙活着,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韩梦告诉记者,自从搬来和儿子住,没有时间参加舞蹈队的活动了,每天要一早儿起来为儿子和儿媳做早饭。中午小两口不回家,自己和老伴儿就将就着随便吃点。为了让工作一天的小两口晚餐吃得可口些,韩梦会精心准备晚饭,家务也从来都不让儿子、儿媳做。“我儿媳妇是个很懂事的姑娘,特别理解我,经常会主动做家务或是陪我聊天谈心。我患了高血压后,小两口找我商量,建议我像以前一样去参加舞蹈队的活动,不要每天憋在家里。”过了4个月后,韩梦和老伴儿搬回自己家中,她说和儿子、儿媳分开住,可以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享受晚年生活。
相互理解 至关重要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金榜园社区的张燕结婚后就与公婆一起住,现在已经是第5个年头。她说和公婆一起住对她而言是利大于弊。两代人彼此关心理解,生活上互相帮助,让家庭一直处于温馨和谐的状态。她和丈夫对于公婆的孝顺在小区里是出了名的,平时工作忙没时间做饭,公婆心疼小两口,在安排好自己生活的同时将家管理得井井有条,让小两口专心工作即可。到了周末,小两口会主动买菜做饭,有时间了也会带着公婆去旅行。
婚后第二年张燕怀孕了,这可美坏了双方父母,公婆对她的疼爱更是加倍。“怀孕那段日子,婆婆真的特别用心。她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我们之间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不会让矛盾‘过夜’,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我们相处越来越好的原因。”提到婆婆,张燕满怀感恩之情,她说孩子出生后婆婆尽心尽力地帮忙照看,如果哪天分开住了,她和丈夫恐怕要适应很长一段时间。在家里他们两个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有父母关心特别幸福。
专家:举家同心 打造“共居”环境
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科主任高会荣说,老年人和年轻人在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追求也有所不同。老年人到底该不该和子女同住,主要取决于家庭的实际情况,有赖于两代人之间充分的尊重与沟通,各家的情况不同,不能强求一致。如果老人明确表示不愿和儿女一起住,且老人身体健康,心态也比较好,那么,分开住可以让老人更自由、更轻松,老人也可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做子女的若打算接父母同住,首先要先做好心理调适,征得配偶同意,尽力为老人营造适合的居住环境,和谐的“共居”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