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净化门户网! 会员服务| 无图版| 手机版|
您好,欢迎! 隐身 | 商务中心 | 资金0 | 积分0 | 退出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疫情期间,法院如何让司法“不打烊”?这些成果让司法服务一直在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22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浏览次数:396
核心提示: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在全民抗击疫情的危急时刻,凝聚法治力量,为战疫护航,人民法院勇立抗疫前线,责无旁贷。疫情期间

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在全民抗击疫情的危急时刻,凝聚法治力量,为战“疫”护航,人民法院勇立抗疫前线,责无旁贷。

疫情期间,人民法院门前少了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但网络空间里却是如火如荼。面对严防疫情蔓延、控制人员流动,避免人员接触的特殊情况,各级法院响应最高人民法院号召,充分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信息化建设创新成果,依托中国移动微法院等平台,让智慧法院在战“疫”中大显身手。

据统计,2020年2月3日到3月31日,全国法院累计网上立案70.6万件,网上缴费59.9万次,网上开庭15万件,进行网上证据交换20.1万次,电子送达245.3万次,网上调解30.2万件。“指尖”立案、“云端”办案、“智慧”执行成为人民法院工作新常态,真正做到全天候全流程全方位提供司法服务。

“指尖”立案:

随时随地发申请,24小时“不打烊”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各地法院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互联网,线上立案成为“新潮网红”。

引导群众进行网上立案,让群众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立案,既保障了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的诉讼权益,又可以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遏制疫情蔓延。

最高人民法院于2月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对全国法院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诉讼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推广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助力疫情防控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各地法院积极响应,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的相关司法文件,明确要求全面推广网上立案,运用“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保全”等功能模块,让当事人足不出户一站式完成立案,通过健全制度机制推动在线诉讼活动规范有序,切实保障审判质量效率。

多地法院实行网上立案系统24小时不打烊制度,指派专人负责网上立案工作,在材料审核过程中,对于材料不齐全、属地不清等情况,工作人员均及时一一致电申请人,告知审核情况并加以指导。

为推进网上立案服务工作,提高立案审核率,缩短等待时间,有效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各地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大力优化网上立案、手机APP立案、微信小程序立案等多种线上立案渠道,不断优化使用体验,提升审核效率,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立案服务。

人民法院还积极探索跨域立案服务,借助互联网技术不断深化司法改革,为身处不同地域的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诉讼服务。

2月13日,一位家乡在辽宁省灯塔市的当事人因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着急立案又不能马上回大连,请求法院帮助。

为解决当事人的现实困难,灯塔法院和大连开发区法院迅速联动,灯塔法院跨域立案工作人员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录入完整的案件信息,拍照上传起诉状、证据材料等诉讼材料,发送至大连开发区法院,完成跨域立案申请。大连开发区法院审核通过立案,并从网上发送立案通知书。从代为核对材料至送达立案通知书,全程仅用了15分钟。疫情期间如此快速便捷地完成跨域立案,当事人由衷为两地法院高效便民的立案服务点赞。

图为大连开发区法院在中国移动微法院对灯塔法院跨域立案申请进行相关操作。图片来源:大连开发区法院

“云端”审判:

疫情阻碍难出行,诉讼服务“不停摆”

“谢谢法官,让我也赶了回潮流。”远程开庭结束后,姜大妈在微信中对郭法官说。2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人民法院通过“云上法庭”远程开庭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年逾六旬的姜大妈是该案的原告。在立案庭郭法官的细心帮助下,姜大妈通过手机小程序成功“出庭”。

除了佩戴口罩的合议庭成员和书记员外,原、被告席上空无一人。合议庭成员、原告、被告三方的高清影像出现在审判席前方的电脑屏幕上。

疫情期间,这样的场景在各地法院不断上演。为避免当事人出行风险,降低人员聚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维护好疫情防控期间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各地法院将线下的诉讼转向“线上”,便捷高效的信息化诉讼服务让人民群众轻松追赶“云”潮流。

2019年3月,中国12个省(区、市)开展了“移动微法院”试点,依托微信小程序打造电子诉讼平台,将部分诉讼环节迁移到手机移动端办理。截至2019年10月31日,“移动微法院”实名注册用户达116万人,注册律师7.32万人,在线开展诉讼活动达314万件。

2020年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功依托“最高人民法院移动微法院”平台就两起案件进行远程视频询问,为进一步推广在线诉讼作出了示范。

图为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法官依托“最高人民法院移动微法院”平台与远在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案件代理人视频连线,就案件相关问题进行询问。图片来源:最高法知产法庭

在各地法院如火如荼地开展线上审判实践的时候,一份特殊的庭审规范引发了一众法官的热议。

2月21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了《北京互联网法院电子诉讼庭审规范(试行)》,对线上诉讼的身份认证和账号使用、证人出庭方式、异步庭审方式、庭审笔录、庭审公开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规范甫一发布,就吸引了广泛关注。

图为2月21日下午,北京互联网法院在线举行电子诉讼庭审规范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北京互联网法院电子诉讼庭审规范》。图片来源:北京互联网法院

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说,这一在线庭审规范是通过13509次、总时长7792小时的在线庭审积累形成的,就是为分享深化互联网司法实践得来的经验,给在疫情中开展在线庭审的其他法院提供参考。

得益于数年来智慧法院建设打下的坚实基础,“云审判”成为法院工作的新常态,智慧法院建设在应对这次疫情危机中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前瞻性和必要性。

“智慧”执行:

使命必达“云”推进,高效执行“不打折”

“现在宣布物证鉴定类第一个标的的情况……”2月12日,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三十一法庭内,主持人现场宣布2020年第三期摇珠选定受托机构结果。

图为2月12日,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开展司法评估鉴定拍卖机构的摇珠选定工作的现场。图片来源:广州中院

这是疫情期间,广州中院首次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开展司法评估鉴定拍卖机构的摇珠选定工作的现场。通过数字法庭内的多个摄像头,运用远近景、多角度的镜头结合,确保摇珠过程清晰可见,司法评估鉴定拍卖机构代表、案件当事人、社会公众共2451人实时在线观看、在线参与了此次摇珠过程。

受疫情影响,线下执行活动受限,人民法院以网络端为主阵地,全面运用网络查控,积极推进查人找物;积极推进网络拍卖,大力促进财产变现;大力加强信用惩戒,督促积极履行义务;充分协调委托受找,内外联动提高效率;有序收发执行案款,真金白银兑现承诺,确保疫情期间执行力度“不打折”。

2月3日,北京法院同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合作共建全市首个“机动车专线查封系统”,推动机动车查控工作从“面对面”到“网对网”的转变,在有效减少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和聚集的同时,强化了涉案机动车查、续、解封的即时性和便捷性。该系统2月份已完成全市法院285次车辆查、续、解封操作,并协助外省市法院完成相关操作65次,确保了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及时高效兑现。

这只是在北京法院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执行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月份,北京全市法院依法办结各类执行案件2250件,线上谈话累计1857人次,线上采取执行措施累计9491次。

受疫情影响,异地执行困难,全国法院广泛运用执行指挥平台事项委托系统,积极开展异地委托执行,截至3月16日,全国法院共进行事项委托13.27万件,一大批案件得到执行。

疫情当前,执行人与当事人“不见面”,但执行工作“不打烊”。人民法院充分利用信息化方式化解疫情期间执行问题,大开智慧法院方便之门,依托信息技术做到执行进度不减缓,公正司法不中断,以优质司法服务赢得了当事人好评。

战鼓催征马蹄疾。疫情期间,人民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信息化手段开展审判执行工作,依法保障社会稳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保障疫情期间司法服务“不打烊”“不掉线”,用智慧和专业守护山河无恙,让人民群众在公正、高效、快捷的司法服务中迎接春天。

 
关键词: www.zgjhmhw.cn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12-2013 成都智能环保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成都威德隆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06642号-1 |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