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一名观众正在收看布达拉宫“云展览”网上直播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云看展”在此次疫情期间风行于网络。据国家文物局初步统计,全国博物馆春节期间共上线展览2000余项,1300余家博物馆开放在线展览。在琳琅满目的“云展览”中,哪些“干货”最多?众多选择面前,文博爱好者和普通观众如何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线上展?其中的门道可不少。
海南省博物馆“云游博物馆 文化宅生活”全媒体直播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识类别选方向
追本溯源,“云展览”源于国家加大公立博物馆开放力度的政策,是从各家博物馆官方网站建设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随着微信的上线与普及,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在这方面动手较早,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着手创建与运营微信公众号。运营初期只登载简单的展览消息,随后发展为聘请专业人员写作介绍展览的专门文章、再制作成单独的公众号推送发布。近两年来,随着全民看展热潮汹涌,公众号推送文章也“进化”到“云看展”阶段,使线下展览有机会以更加立体的形式走向线上,生动呈现在观众面前。
此次疫情推动了全国各大博物馆“云展览”的上线进程,在2020年春节期间,公立博物馆形成了两大类“云展览”:一类是各博物馆的“常规陈列展线上看”,另一类可以说是“云上补救展”。对观众看展而言,是看馆藏精品,还是看主题性较强的专题临展,分清类别才能有的放矢。
诸如故宫博物院介绍历代书画、河南博物院介绍青铜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介绍周秦汉唐文物的相关展览可算是“常规陈列展线上看”。观众可在线了解“镇馆之宝”级别的藏品。这些“云展览”都是各馆近年来花大力气、长时间投入的项目,可归入精品行列。
各馆本来已为春节期间观众看展进行了精心策划,准备了丰富的“文化大餐”,却因疫情闭馆无法将其呈现给观众,只好以“云看展”的方法补救一下,这类展览可称为“云上补救展”。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春节期间迅速将临展挪到线上,一些还成为刷屏热门。
求进阶学知识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展览内容,学习文博知识的观众来说,直播看展与“云课堂”的形式不容错过。
前一段时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南京博物院等9家国家重点博物馆与抖音携手举办“在家云游博物馆”直播活动,观众可随金牌讲解员游览一个专设陈列展。直播看展可以通过3D全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3D扫描等技术手段将线下展览真实呈现出来。
如果觉得意犹未尽,在直播结束后,观众可通过博物馆的官方网站更详尽地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国家博物馆的《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为例,“云展览”中,文字、图片、手机语音导览相结合,还分别安排了策展人、展陈设计师和专家从不同角度对展览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在“云展看红楼”项目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子系统,称得上是一场红楼文化盛宴。观众通过手机浏览,结合自己的时间与看展需求,可以实现深度看展。例如,在专门介绍“红楼十二钗”的栏目中,观众可以欣赏清朝人物画家改琦的精美插图,实现了展览内容的线上细分。
在对文博知识有了一定积累后,不少观众希望进入一个深入学习的阶段,这时一些线上展览的延伸——“云课堂”就能很好地满足这方面需要。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国博好课”,既提供文字、图片等内容,还分享了精彩的音频与视频,由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历史、文物、考古、艺术等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学术问题发表演讲。“国博好课”中《试说鎣的功用》以流失海外158年的圆明园青铜器“虎鎣”为例,特别请来馆里已退休的文物专家孙机先生,制作了长达40分钟的音频,揭秘青铜“虎鎣”的功用。在听讲的同时,观众可以在国博官方微信“国博珍藏云欣赏”栏目中,点击进入推送“铜器虎鎣与您打个360°照面”。随着手指的移动,细节逼真的3D虎鎣如在掌中。作为一个长期的线上节目,“国博好课”与“云展览”形成了良好配合。无独有偶,上海博物馆也推出了一系列“云课堂”服务。
有趣味看特色
华夏大地历史、地理、人文各方面存在的多元性与差异性决定了各地博物馆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馆藏资源,不少博物馆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打出“资源特色牌”,满足观众趣味看展的需要。
广东素以美食著称,广东省博物馆在今年春节推出“粤博珍宝”线上栏目,专门介绍了老菜单及食谱广告,比如有一则“八千只肥鸡鸣谢启事”,看名字就令居家防疫的人浮想联翩。宁波博物馆则另辟蹊径,推出了一个小巧的线上栏目“每日一物”,每篇介绍一件新中国成立后的日用老物件,让我们重温历史的温度,有温馨有感动有回味。
苏州博物馆推出的招牌项目“文徵明的紫藤花”也颇具地域特色。著名文人画画家文徵明曾参与苏州拙政园的设计与建造。480多年前,他在园门附近栽种下一株紫藤,每年仲春都会吸引一些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为此,苏州博物馆近两年在网上发布这株紫藤的最佳观赏花期信息。待紫藤结籽,工作人员小心收藏好,挑选几粒,装入设计好的礼盒中,在网上销售。这样的文创产品,当然是独此一家了。
“云看展”不仅应结合本地本馆资源,更需要针对不同观众,根据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开发针对少年儿童的趣味“云展览”项目。目前适合广大青少年的“云展览”还比较缺乏。在这方面,故宫博物院走在前列。为了吸引小朋友,故宫的专门制作团队主攻“漫画带展”形式,既有图文又有动漫视频。比如其官方微信近期的“紫禁城600年,‘老狮’有故事”推送,全文以故宫最常见的汉白玉狮子为主持人,带领孩子们逛故宫,生动有趣。
成习惯积学养
“云看展”新方式的普及与迅速推广,给观众看展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作为观众,不应只把“云展”当作热闹来看,应该逐渐转变观念,把网上看展作为提升自身学识的一种常规模式,提高广泛汲取文化营养的意识。
“云看展”最大的优势是足不出户游遍各馆、看遍好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这种看展方式无疑最大限度地节省了观众时间、打破了空间局限。但是具有多年博物馆观展体验的观众可能还会觉得,云上展览千好万好,不如自己亲临现场走一走、看一看。到了现场,虽然挡在许多文物上的玻璃罩还是让人有一种距离感,但这种真实的现场感是每一位博物馆爱好者都渴望与痴迷的。因此,随着疫情过后各地博物馆逐渐开放,把线上看展与现场参观更好地结合起来将成为更多观众的选择。(王建南)